只是因早上突然子又,「山是山,山不是山,山是山。」
然後突然懂得了其中,有一奇妙的自我就是,最後管他是不是山都是外物,外境都心而,最重要的是回到自己的本心。
之前曾想是因相距的,很的候你看到山就知道他是山,但你走近了他就成了一道景,可能是林小,你看更多其他,所以你可能就山不是山(有似盲人摸象的概念),而後的後面,你又山中走出,你可能已知道了所有,所以就又成了你知道那些於山的事物,你也可以涵入山,也可以解那句。
心定了,不逸,就可以照真相,但其所有相都只是相,相由心生,所以心是要把握的重,但怎心可以清,多半是需要修,否世界大,去去的西多,甚真假辨的,是自己要的是甚,到底生命要一遭要做啥吧!!
有候都是生蛋,蛋生的,但於每人的解答都不得一,在不同的生命程後也都蔓生不同的念,人啊,猴心真的是躁不已阿。

充:
「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是山,水是水」
《指月》卷二十八的故事,「吉州青原惟信,上堂:『老僧三十年前未,山是山,水是水,及至後,知,有入,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而今得休歇,依前山祗是山,水祗是水。」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