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征为什么说“中国大部分表演老师自己都不会演戏”?
人民政协网 2020-08-24 16:40:21
△冯远征
我认为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控制。
作为戏剧演员,走上舞台,你首先得知道观众在哪儿,得去寻找给你的最佳位置。特别是镜框式舞台,除非剧情要求,否则你不可能一直背对着观众演戏;你得控制你的形体,还得明白自己说的是什么,控制你的音量、台词的节奏、表演的节奏。
万一舞台上发生意外情况,你要想办法把戏给圆回来。
比如对手演员上来,重要的道具忘了拿,这个时候你是人物还是你自己?你肯定瞬间就回到你自己了,你得想办法让他把这个道具拿上来,但是又不能让观众看出你“出戏”了,这就需要你的控制了。
或者对方说错词儿,漏了一段戏,你怎么把词儿找回来,怎么把戏演下去?
到了摄制组更是这样,一场戏马上开拍,一会儿摄影告诉你头一定不能太偏,要不然画面不好看;一会儿灯光告诉你脸尽量往这边一点,光打上去才好看。
拍走路的戏,摄影师说你和镜头就这个距离,控制好速度,慢点儿快点儿焦就不准了。
所以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片场,演员就是要控制好自己的角色,保持自己是这个人物,不能跑偏。同时,控制好跟观众或摄影机的关系,控制好跟其他部门的配合。
△冯远征在教授表演课
塑造人物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我认为是生动。
我们总说要塑造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但这些是剧本给你的基础,是你对人物的基本把握。你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够想这个人物是否鲜活。
好的表演会让你忘掉那一切,让你相信他就是。
一个人物给观众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一定是某个表演瞬间的生动,而这种生动应该充斥着每个表演瞬间。
所以,好的演员能够很生动地表达此时此刻,能够让观众相信他就是这个人物。
比如很多人跟我说,安嘉和给大家留下的最深印象,不是他打梅湘南,而是他不出声地站在她背后看着她,让人觉得下一秒就要出手了。
尽管没说话,但是我看着她的时候,我的内心一定是在活动的,这时我的表情和状态一定会有小小的变化,这种细微的变化就足以把内心的东西反映出来了。
所以大家一想到这张脸就害怕,不是因为这个人物有血有肉或者性格鲜明,而是因为这些瞬间是生动的。
△冯远征主演《司马迁》剧照
中国大部分的表演老师自己都不会演戏,就是大学毕业,读研,甚至读博,当讲师,再当教授。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实践,他们自己上台演戏没准还哆嗦呢。他的老师怎么教他们的,他们就怎么教学生。
我认为,一个表演专业的老师,最少要有10部自己的表演作品。只有真正有表演实践经验的老师,才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
我们现在对表演系教师的资质认定,还停留在学历要求上——一个从本科到硕士7年都待在学校里的表演教师,怎么教会学生将来如何在摄制组工作呢?
德国就不一样了。
我在德国上学的时候第一次知道,原来表演教学是要双向选择的,老师选择学生的同时,学生也选择老师。这样老师之间就变成了竞争关系。
老师几乎没有暑假,除了特定的课题研究之外,还要排一出戏,开学时给学生演出,用他们的表演征服学生。一来老师有压力就有动力,二来老师自己一定要会演戏。
所以我回国之后一直想从事表演教学,传播我在德国学到的格洛托夫斯基的东西。但当时我没有作品,没有信服力。那我就先演戏吧,先用作品说话。
直到2012年我和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主任王竞老师合作电影《大明劫》期间,王竞老师谈起他作为导演和摄影师在指导演员表演时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决定下个学年开始让我给摄影系的学生上表演课。
从1991年萌生教课的念头到2013年开始实践,这条路,我用了20年。
△冯远征在话剧《杜甫》中饰演杜甫
我在德国学会一点儿德语的时候,就问一些演员:“我是斯坦尼的,你是哪个体系?”人家很茫然地看着我,说不知道,然后说他大学第一年学什么,第二年学什么,第三年学什么,第四年学什么,我都没听说过。
他学的是方法而不是体系。威副作用威效果
威副作用威官威威台美威
威香港威成分威用法https://vigrxtw.com/
我们的表演教学一直延续的是斯坦尼体系,从解放天性、无实物练习、动物模仿、注意力集中、即兴练习、观察人物、小品到塑造人物。这八个步骤好比穿衣服的过程,先穿上裤衩、背心,穿上秋衣、秋裤,穿上毛衣、毛裤,穿上外衣,最后穿上羽绒服——你还能自如吗?VigRXVigRX增大丸威增大丸VigRX plusVigRX效果VigRX副作用vigrx plus效果vigrx plus副作用
我认为,中国的斯坦尼表演教学在给所有的孩子穿衣服,而当你把所有的东西都穿到身上时,你已经被限制住了。vigrx plus官
vigrx plusvigrx plus台美vigrxvigrx plus香港VigRX Plusvigrx plus成分vigrx plus用法
斯坦尼本身没有错,但我们只是在继承,而且是在继承我们自己“改良”后的。
当我们的教学不再往前推进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
△冯远征在《哗变》中饰演魁格船长
我们在一代一代打折地继承当中,缺少的是对斯坦尼的研究和探索。当然有专家在研究,但更多的是在理论上,没有扩散、传播到表演实践中。
西方人追求的这种程式化的东西,我们现在觉得它很高级,其实都可以在我们的戏曲表演中找到。
戏曲演员用程式化的动作就能把人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马鞭一甩就是骑马,两面旗子画上轱辘一搭就是车了。而且在任何戏曲样式里语境都是统一的,无论是昆曲、京剧、评剧还是梆子,只要拿上马鞭就是骑马,所以它在表演上是通的。
这其实是表演的一种最高境界,全世界的表演者都在追求的最高境界。
我们研究、学习外国的好,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好在哪儿。中国的表演其实也需要中国式的教学方式,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也是我一直在实践的。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北京人艺副院长)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