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百姓如此关心改革方向问题?
中国二十八年改革,取得巨大成就。改革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需要,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尚处于发展完善的过程,坚持公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形式为补充是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发展策略。允许私有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目的,最终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转变社会主义发展单一的计划经济模式的手段,也是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然而,在我们进行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却有另外一种声音,他们极力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宣扬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主张,鼓吹全面市场化和私有化,甚至纵容腐败,企图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完善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来否定社会主义的合理性、科学性。他们所表露的思想和做法与西方敌对势力的一贯手法遥相呼应,目标高度一致。这些人的主张和观点所以能在学界、政界得宠,根本原因在于执政党中存在一个既得利益阶层,他们代表了私有资本和官僚腐败的利益,并试图通过改革实现私有化、资本主义化已保证他们的私利千秋万代,这就是问题的本质。
在这些人的误导下,改革的成果落到了少数人手上,使百姓为改革付出巨大牺牲却的不到应有的实惠。这就不能不让广大劳动者怀疑改革的目的和效果是否一致?小平同志当初提出的是共同富裕的目标,由先富带动后富。但是现实却是富者逾富、贫者逾贫,这种改革效果百姓能满意吗?在经历了改革的阵痛之后,人们发现呱呱落地的白胖小子是个“富家子”,与老百姓无缘无份,还要更贪婪的吸食他们的血汗。而他们赖以生存的、尚不完善的公有制正遭受着“富家子”无情的洗劫。社会主义的主人们疑惑了,改革到底是为了什么?改革没有错,但改什么怎样改?就应该好好想想了。
必须清醒的看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还没有完成人民政治、经济民主制度的固化。理想化的公有制概念,不等于现实意义上的公有制。主人缺位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现行公有制的架构中,所有者和管理者利益的脱节,所有者权力得不到充分保证,公有制架构缺乏民主制度的构成,是十分明显的问题。它会导致人民当家不做主,公仆做主不惟民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者的权益往往取决于管理者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为保证执政党的先进性,不得不人为的进行定期或及时的清洗和阶级斗争。而这种激烈的斗争方式,会影响和平建设和社会的安定,带来难以控制的后果。苏共和中共历史上的历次清洗都出现了扩大化的问题,在中国大凡经历文革的人都会有深刻的体会。
我们总结文革的教训,放弃激烈斗争的方式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并不表明执政党的先进性问题就解决了,公有制度就完善了,相反问题会更加突出,在执政者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的情况下,腐败和既得利益的形成是在所难免的。
在物质利益面前,可以认为任何形式的思想教育都是软弱无力的。它不能遏制特权集团和腐败分子的势力不断壮大的趋势,而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和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可能则会不断加大。
革命者的意志和理想得不到制度的固化,权力不及时交给人民,不进行以社会主义民主化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改革,久而久之执政党必定要脱离它成长的土壤,它的先进性就无法保持。
苏共下台缘于此,腐败产生的根源源于此。可以断言,“权由官授、利为官决”是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存在所有问题的总根源。
由此可见,政治体制改革才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关键。经济改革的发展必然要求政治改革的配套,但是无度推行私有化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改革的大敌,也是新生社会制度的异己力量。
西方政治势力培养的“经济杀手”正是利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上的缺陷和政治体制改革上的落后,以发展经济为名,否定公有制的优越性,鼓动社会主义国家放弃革命的成果,用全面市场化、私有化的手段达到瓦解公有制,最终消灭社会主义的目的。
今天中国的改革已到了选择命运的时候,面对公私经济的此消彼长,广大劳动者的声音显得日渐瀛弱,一旦私有化确立其合法地位,既得利益者与富人(新生资产阶级)结为政治联盟,他们会提出与广大劳动者利益相背的政治要求,改革的方向将被少数人把持,中国和平演变就无法避免,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党中央已经清醒的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总书记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改革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对改革不和理的分配制度等百姓关心的问题作出了按排和部署,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议事日程,这都是人民群众所期待的。相信党中央一定能把握好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更好的运用改革这个手段,不断地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