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操作系统为 Ubuntu 。
![]() | 1 codefever 2022-05-04 13:41:56 +08:00 看情况吧,如果你的 NAS 本来就是为了数据备份和存储来用的,那么还是老老实实用好硬盘吧,并设置好 RAID |
2 creedowl 2022-05-04 13:58:27 +08:00 unraid 就是用 u 盘作为系统盘 |
![]() | 4 如果是加载到内存的那种系统,开机之后 u 盘不会挂载,那么还是比较稳定的 |
![]() | 5 cpstar 2022-05-04 14:14:01 +08:00 接口速度不行,USB3.2 Gen2x2 是 20Gbps ,折合 3000MB/s ,PCIE4.0 7800MB/s ,剩下的没区别了。另外你应该指的那种简易的硬盘盒子而不是具备完整系统的 NAS 。 |
![]() | 6 Tink PRO 为什么不能呢 |
7 nicevar 2022-05-04 14:28:01 +08:00 黑群晖就是这样干的 |
![]() | 8 danhahaha 2022-05-04 14:28:41 +08:00 NAS 用一个内存卡做系统盘,已经运行了 6 年了 |
10 littlewing 2022-05-04 14:40:20 +08:00 gen10p 用 U 盘装的 esxi |
![]() | 11 eason1874 2022-05-04 15:01:51 +08:00 消费级 U 盘写入速度大部分低于 10MB/s ,小部分能超过 10MB/s 但低于 20MB/s ,随便整个机械盘都吊打 U 盘 以前用 U 盘装 Ubuntu ,只能说能用,谈不上性能和好用,开 Chrome 刷网页看视频可以,文本编辑器写代码可以,稍微重量一点的操作就会卡死几秒无响应 |
12 aru 2022-05-04 15:07:43 +08:00 能用,不推荐使用 u 盘的稳定性和速度都不行 |
![]() | 13 Licsber 2022-05-04 15:26:59 +08:00 能用 但最好选用 SLC 的 U 盘 稳定性可以略微高一点 |
![]() | 14 autoxbc 2022-05-04 16:13:22 +08:00 可以把系统和数据放在同一块硬盘上,何必把系统分出去单独用 U 盘 |
![]() | 15 lslqtz 2022-05-04 16:14:59 +08:00 能用,但最好用 3.0 的。 至于 #11 对 U 盘的印象已经是过去式了。 |
![]() | 16 lslqtz 2022-05-04 16:15:43 +08:00 顺便一提机械盘连现在 USB 2.0 的 U 盘都不如,4K 就那样,硬伤。 |
![]() | 17 eason1874 2022-05-04 17:00:20 +08:00 @lslqtz 真不是过去式,我前不久才又看了 U 盘 U 盘速度主要取决于颗粒,光看 USB 版本看不出来,几十 GB 那种 U 盘连 USB2.0 的 35M/s 都跑不满,用着 USB 3.2 Gen 1 也是 10MB/s 写入速度 你可以去搜那些 USB 3.1 3.2 的 U 盘,只要没标明写入速度的都是 10MB/s ,只有高端 U 盘才是接近固态的,但价格也是跟固态差不多 |
![]() | 18 eason1874 2022-05-04 17:07:18 +08:00 @lslqtz 普通 U 盘不仅写入速度低,工作温度也比硬盘苛刻,最高工作温度有的是 45℃,好点的也只有 65℃,夏天持续读写一段时间温度就会超标,然后连低性能都没法保证 一句话,U 盘便宜是有原因的,在 U 盘的场景用着还行,换其他场景真的很拉 |
![]() | 19 ryd994 2022-05-04 17:09:30 +08:00 能用,但是升级的时候会很卡 我用的是 64G 的垃圾 SSD ,再垃圾也比 U 盘好 |
![]() | 20 citydog 2022-05-04 17:13:03 +08:00 我的铁威马 F2-220 默认就是 U 盘安装的系统 |
![]() | 21 yaoyaomoe 2022-05-04 18:17:45 +08:00 via iPhone 分系统 u 盘主要参差不齐…… |
![]() | 22 min 2022-05-04 18:41:31 +08:00 freenas 一直是装 u 盘上的 |
23 jdjingdian 2022-05-04 18:56:09 +08:00 如果只是读取并加载到内存来运行,那没问题,但如果是运行时会进行写操作的,那不太好 |
![]() | 24 secondwtq 2022-05-04 19:10:31 +08:00 FreeNAS 社区以前一直都是建议使用 U 盘,直到最近几年好像用 SSD 做系统盘终于不是异端了 |
![]() | 25 codehz 2022-05-04 19:14:39 +08:00 确实可行,你还可以用 USB 2.0 SSD |
![]() | 26 itianjing 2022-05-04 19:15:06 +08:00 Unraid 只能用 U 盘,希望早日改邪归正。 |
![]() | 27 cpstar 2022-05-04 20:33:26 +08:00 @eason1874 你瞅你买的 U 盘,多少年前那个神盘 CZ80 ,后来 CZ880 ,唉,花点钱吧。即便太贵,CZ48 也不差啊 |
![]() | 28 panlatent 2022-05-04 20:46:10 +08:00 via iPhone @littlewing 我 gen10p u 盘装的 ubuntu server ,kvm ,虚拟机放在了 pcie 固态里。实际使用中遇到了两次突发意外状况,然后系统文件出问题的状况,都成功修复了。建议能用固态用固态吧,我是因为现有的 u 盘,后加的固态 |
![]() | 29 c978R77Le1z2f8u9 2022-05-04 20:56:55 +08:00 @nicevar 不是,黑群 u 盘里自由一个引导,系统存在数据盘里的,u 盘只要 128m 就够了 |
![]() | 30 czb 2022-05-04 21:07:10 +08:00 via iPhone 用经历告诉你:不行,一年半就损坏了 |
31 thtznet 2022-05-04 21:15:44 +08:00 买普通 U 盘最多 1 年就挂,后来我买了 SLC 的 U 盘,价格比 SSD 还贵,不过这货就是杠杠的了。 |
![]() | 32 virtualworld 2022-05-04 21:38:47 +08:00 @eason1874 不用担心太多。虽然我自己是用 chipfancier 装 Linux 当随身盘。但实际上消费级的也都够用了,七八年前的时候我就用金士顿的普通 U 盘装过系统了,还是用在 usb 2.0 上。如果不干什么高写入的活够用了。 |
![]() | 33 eason1874 2022-05-04 21:52:26 +08:00 |
![]() | 34 joynvda 2022-05-04 22:59:42 +08:00 看需求了。很多开发板都是用 tf 卡做系统盘。eMMC 、mSATA 成本高。 还有,把系统盘做成只读(网上树莓派有这个教程),读写在 ramdisk |
![]() | 35 cpstar 2022-05-04 23:20:46 +08:00 @eason1874 33# 嘿,我这个爆脾气,翻出来一块 CZ48-64G ,往里边塞一个 500M 的文件,66MB/s 的写入,稳稳的。你那 10MB/s ,怕不是接到了 USB2.0 的口上或者没有识别搭上 USB3.0 接口里边那五根线吧。。。。 |
![]() | 36 cpstar 2022-05-04 23:24:50 +08:00 补充 35# 翻到一个 CZ80-32G ,顶到 88MB/s 。找了一个随便挂在钥匙链上的东芝 32G ,写入就在 16-20MB/s 之间波动了,明显有缓存的样子。 |
![]() | 37 ZRS 2022-05-04 23:32:10 +08:00 用 endurance 的储存卡 |
![]() | 38 lslqtz 2022-05-04 23:43:48 +08:00 @eason1874 一段时间没上 V2 ,我看了看,CZ48 和 CZ600 是很差, 然而 CZ74 写入就有 80MB/s ,32GB 价格 49.9 ,64GB 64.8 ,我不知道哪里算是性价比很差。 而且还是那句话,你只看了机械的 Seq ,机械的随机读写你敢和闪存比比看吗,闪存再垃圾,它也是闪存…… 以及工作温度什么的,U 盘通常标 0-35 度,实际工作在 -10-45 度范围内基本不会有大问题 (可能降寿),而机械的话希捷官方: 大多数 Seagate 硬盘的工作温度范围是 5 到 50 摄氏度,恐怕也构不成你说的广。 SSD 和 U 盘在这种场景的区别怕也就是面积大,散热好但是占地方。 |
![]() | 39 Sasasu 2022-05-04 23:44:29 +08:00 服务器里面都会有一个 tf 卡槽位和一个主板上的 usb 接口,主要目的让你装系统。 次要目的是用来放主板固件产生的日志,和主板自带的闪存里的日志内容同步 |
![]() | 41 lslqtz 2022-05-04 23:52:35 +08:00 当然 CZ74 出缓后只有 14MB/s ,这我也查到了,可 NAS 本来也就不需要对系统盘进行大量读写。。。。 128GB 的 CZ880 价格大概 200 ,也不属于没有性价比。 其它选项? Chipfancier 家的 SLC 16GB 价格 83 ,读 200MB/s ,写 170MB/s (估计都是缓内),选择多的是。 |
![]() | 42 lslqtz 2022-05-04 23:57:06 +08:00 @cpstar 估计是缓内,不过谁没事给系统盘写数据,也不需要太大 (SSD 小的没多少),拿 SSD 比还说得过去,拿 HDD 比真的那个 4K 要多差有多差…… 至少我认为 OP 的问题是不想使用 SSD 才说的,论可靠性有 SLC 的 SSD 恐怕不便宜,U 盘有 DIY 可选 (虽然也不一定好说,但我这块 SLC 反正一直没挂就是了) |
![]() | 43 Osk 2022-05-04 23:57:35 +08:00 三星 bar+/fit+ 这个盘 6 的地方不在于一骑绝尘的连续写入速度, 而是罕见敌手的随机写入速度(吊打 95%的优盘), 这个指标相当重要 |
![]() | 44 lslqtz 2022-05-05 00:04:09 +08:00 @Osk 这盘连续写入不错,但可能不至于一骑绝尘,其它还是有几家的。 好奇这盘的 4K 指标怎么样~ 随机读写对系统盘确实挺重要 |
![]() | 45 eason1874 2022-05-05 00:26:53 +08:00 @cpstar #35 @lslqtz #38 抱歉,我搞错了。我看了好几款金士顿 USB 3.0 普通 U 盘,64G 和以下容量都标称写入 10MB/s 和 15MB/s ,再看闪迪,旗舰店规格没标称写入速度,说明书小字写着“写入速度高达标准 USB 2.0 闪存盘的 10 倍( 4MB/秒)”这括号,我还以为 4MB 是指乘以 10 的结果,还以为连 10MB/s 都不如,所以说明书都不敢上大图。。。 刚看 #35 说实测不止,我去查了下官网,原文是 (for 32GB, 64GB, 128GB, 256GB, 512GB): Write to drive up to 10 times faster than standard USB 2.0 drives (4MB/s); 和 (for 16GB): Write to drive up to 5 times faster than standard USB 2.0 drives (4MB/s),也就是说闪迪 USB 3.0 U 盘 32GB 和以上都是 40MB/s+ 所以,不是普通 USB 3.0 U 盘写入性能低,是金士顿 64G 以内容量的普通 USB 3.0 U 盘写入性能低,我纯纯是误会其他厂商了。。。 |
![]() | 46 flynaj 2022-05-05 00:29:35 +08:00 via Android 普通 U 盘不行,不稳定,固态 U 盘可以,无论稳定还是速度。 |
47 littlewing 2022-05-05 00:43:10 +08:00 @panlatent 是宿主机出问题还是虚拟机出问题,按理说虚拟机所有文件都在 ssd 上,不应该出问题啊 |
![]() | 48 msg7086 2022-05-05 00:50:52 +08:00 有些可以,有些不行,看系统的设计。比如 ESXi 就可以装在 U 盘里,但是 Ubuntu 不太行。 |
![]() | 49 c0xt30a 2022-05-05 05:11:33 +08:00 一台服务器一台 NAS 都是用的 U 盘做系统盘的,几年了没有出过差错。 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在 fstab 里稍微设置下,最好 Disabling access time update 还有 Increasing commit interval , 譬如这一行: UUID=xxxxxxxxxxxxx / ext4 defaults,noatime,commit=60 0 1 |
![]() | 50 tnesa 2022-05-05 08:21:42 +08:00 U 盘长期大量擦写很快会损毁,就不是为了这种工况设计的,并且速度比 SSD 差很多。 以前我也不相信 U 盘容易坏直到有一天 |
![]() | 51 C02TobNClov1Dz56 2022-05-05 09:02:16 +08:00 我用树莓派还是用 TF 卡引导系统的呢, 也用了很久很久没问题的. 不过建议启用 ramdisk, 减少频繁读写, 确实可以提高寿命. root 权限 编辑 /etc/fstab 这个文件 tmpfs /tmp tmpfs defaults,noatime,nosuid,size=100m 0 0 tmpfs /var/tmp tmpfs defaults,noatime,nosuid,size=30m 0 0 tmpfs /var/log tmpfs defaults,noatime,nosuid,mode=0755,size=100m 0 0 tmpfs /var/run tmpfs defaults,noatime,nosuid,mode=0755,size=2m 0 0 tmpfs /var/spool/mqueue tmpfs defaults,noatime,nosuid,mode=0700,gid=12,size=30m 0 0 然后内存足够时, 关闭交换文件. swap 文件是由 /etc/init.d/dphys-swapfile 来自动配置的。只要将它删掉即可。重启后发现交换文件没了 以上两个措施可以有效提高 TF 卡或者 U 盘做 NAS 系统时的寿命. |
![]() | 52 C02TobNClov1Dz56 2022-05-05 09:04:47 +08:00 |
53 nkidgm 2022-05-05 09:18:10 +08:00 我拆过铁威马 F2 220 的 NAS ,我感觉吧,那个铁威马本身那个铁盒都比插在它主板上的系统 U 盘值钱。 |
![]() | 55 sidkang 2022-05-05 09:27:51 +08:00 你用我同意,我用不可能。 |
![]() | 56 MaverickLee 2022-05-05 09:28:37 +08:00 16GB 的傲腾,做 NAS/软路由系统盘正合适 |
![]() | 57 chevalier 2022-05-05 09:58:37 +08:00 傲腾 M10 16G ,淘宝一大把 20 元包邮,别说 U 盘了,随机读写和寿命吊打 SSD |
![]() | 58 blindie 2022-05-05 10:42:23 +08:00 凑合用用是可以的。就算不读写也是会发热的,尤其那种 nano 款,然后有时候就会出现奇怪的失去响应的情况。 |
![]() | 59 libook 2022-05-05 11:01:09 +08:00 我就是用 U 盘做系统盘的,只需要注意写入频率和写入量,OMV 有个插件 openmediavault-flashmemory ,用了个 folder2ram 的脚本可以把系统日志啥的先存入内存,然后特定时机(如关机)再持久化,我上一块闪迪 U 盘基本上是用的这个插件的默认配置,2 年写废,其实也还行,就是要做好 U 盘的备份,OMV 也有插件可以用 dd 备份。 我现在新的 U 盘做了更激进的设置,不需要看的日志都关闭,可以实时看的日志一律配置到 /tmp 下,并配置 logrotate (这个机制可能发行版自带)以防把内存写满,需要重启查看或使用救援盘查看的日志和其他文件可以配置 folder2ram 设定一个合适的持久化时机。看能不能让 U 盘撑更久。 |
![]() | 60 Diphia 2022-05-05 13:24:22 +08:00 TrueNAS ,用的两个 U 盘 mirror 跑系统 |
![]() | 61 panlatent 2022-05-05 14:55:33 +08:00 via iPhone @littlewing 宿主机出的问题 |
62 billlee 2022-05-05 15:38:28 +08:00 via Android ubuntu 把 swap, /tmp 和 /var 挂到数据盘上应该可以. 我的 freenas 用 SD 卡做系统盘,已经跑了 6 年多了 |
![]() | 63 Osk 2022-05-05 22:40:01 +08:00 @lslqtz 不好意思, 写错了, 是连续读取速度... 印象中是: 连续写入 /读取速度: 110MB/s, 400MB/s 以上 随机写入 /读取: 14MB/s, 10MB/s 以上 我在上面跑 linux 和 windows to go 跑得挺欢的. 见: www.v2ex.com/t/835130 |
![]() | 64 7colcor 2022-05-06 14:45:37 +08:00 反正总结下来我买的 U 盘。首先把金士顿拉进黑名单。 第一梯队就是闪迪和三星。 三星的就只有那个双头的没买过。新出的蓝色那个和现在性能差不多,唯一的遗憾是塑料外壳,发售前看质感一直以为是金属。 闪迪买过 CZ880 ,CZ810 ,CZ73.各买了几个 质感来说三星最好,闪迪这个推拉式总感觉寿命不长。 国产的买过爱国者金属外壳那款,写数据的时候速度是锯齿状的。 梵想也有个,没啥印象。 哦,Lexar 入过一款。推拉式设计竟然不能卡位,要手顶着。还有这款应该是缓存设计,缓外性能暴降。 |
![]() | 66 momocraft 2022-05-16 11:09:14 +08:00 如果只放程序且没什么写入 一般 u 盘也行 |
![]() | 67 yazoox 2022-05-23 23:15:11 +08:00 @nicevar 如果插了四块硬盘,每块硬盘上都会安装完整的群晖系统么?还是只有第一块硬盘安装了完整的系统,其它硬盘只是一些基本的文件? |
![]() | 68 SSyR6q8IiL6exm4w 2023-10-28 01:19:54 +08:00 @eason1874 用过读写都是 500MB/s 的 U 盘,你就不会这么说了,TLC 颗粒 对了 256GB 200 不到。 |
![]() | 69 SSyR6q8IiL6exm4w 2023-10-28 01:22:37 +08:00 @lslqtz 现在有 U 盘造型,500MB/s 连续写入 27 度的“U 盘”。与时俱进很重要。 |
![]() | 70 lslqtz 2023-10-28 14:26:21 +08:00 @hellobin 你回复错人了, 不过连续写入 27 度的 U 盘我还真没见到过. 自用 900MB/s 的 U 盘工作温度可以到 50 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