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hing 2021-09-09 19:32:54 +08:00 讲道理,比 7 年前的才快一倍,牙膏还是没挤好 |
2 SIGEV13 2021-09-09 19:51:37 +08:00 E5 电暖器确实可以退休了 |
3 FaceBug 2021-09-09 19:56:09 +08:00 有没有可能,编译比较考验的是单核性能 |
4 tonghuashuai OP @FaceBug #3 make -j 呢? |
5 also24 2021-09-09 20:35:38 +08:00 单从 passmark 跑分来看,多核性能不应该出现这个级别的差距才对。 但是不可控因素有点多,比如: 新 U 支持更多新指令集,恰好有能用上的的话自然是如虎添翼。 两边核心数差别太大,是否启用了多核编译,编译是否有效利用了多核。 两边的系统也不同,工具链可能也有差异?是否会造成其他方面的差别,不确定。 |
6 WuSiYu 2021-09-09 21:42:48 +08:00 编译既吃单核也吃多核,尤其是较大型的软件,就算用-j,有很多时刻也是单核在跑,如果单核性能差就会慢不少 |
7 tonghuashuai OP @also24 我也看了这个截图中的结果,当时也疑惑,根据跑分来看确实不应该会差距这么大,可能就像 3 楼说的那样,11 代单核性能比较强 |
8 rosees 2021-09-10 21:44:06 +08:00 E5 是否四通道内存启用? |
9 tonghuashuai OP @rosees #8 是的 |
10 rosees 2021-09-14 23:45:24 +08:00 @tonghuashuai python 不 care 多核心? 不过 2697 主频也挺高的。 话说 B 站有人做过测试,啥也不做挂着渲染 M1 秒杀 macpro,但是 M1 后台开个音乐啥的 Macpro 都渲染完了 M1 只走了 20%~ 随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