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接 SSD 的选择: M.2 硬盘+转接盒 v.s.三星 T5 - V2EX
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deadtomb
V2EX    iMac

外接 SSD 的选择: M.2 硬盘+转接盒 v.s.三星 T5

  •  
  •   deadtomb 2019-03-29 14:11:17 +08:00 14783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2391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像三星 T5 这种 1T 大概 1100,里面是 SATA,受制于 6G 的带宽限制,如果买 M.2 的硬盘如 WD 的 Blue 1T 大概 769 再加上个盒子才 800 多,只受制于 usb3.1 的 10g 带宽限制,这么看来是 M.2 硬盘加转接盒是最优方案?不知道分析的有没有错误啊,总感觉没这么好的事啊

    60 条回复    2021-06-18 15:03:19 +08:00
    graysheeep
        1
    graysheeep  
       2019-03-29 14:15:58 +08:00
    USB 传输速度很慢的吧 就算 3.1 也只是理论速度
    deadtomb
        2
    deadtomb  
    OP
       2019-03-29 14:24:20 +08:00
    我好像知道了,像 WD 的 Blue 这种其实虽然是 M.2 的接口但还是 SATA,需要是 intel 这种的才是真的 M.2,但价格就贵了要 1600 块,是这样吗?
    deadtomb
        3
    deadtomb  
    OP
       2019-03-29 14:25:00 +08:00
    @graysheeep 一般实际速度相比理论速度打几折是比较合理的啊?
    mwftts
        4
    mwftts  
       2019-03-29 14:28:30 +08:00 via Android
    M.2 SATA 协议的,跟普通的 SATA SSD 速度差不多,经过 USB 3.0 后,更加差不多。但是如果你电脑没有 Type C,那你即使用了 M.2 NVMe SSD,速度也不会提升多少。
    emberzhang
        5
    emberzhang  
       2019-03-29 14:33:04 +08:00
    nvme 比 sata 肯定贵一点,但价格大头还是颗粒
    deadtomb
        6
    deadtomb  
    OP
       2019-03-29 14:36:23 +08:00
    @herexf 谢谢,我看现在不管是外接的盒子还是像三星 T5 这种成品,接口都是 usb3.1 gen2,应该是 10G 的带宽,就是不知道实际能有多少需要打几折
    deadtomb
        7
    deadtomb  
    OP
       2019-03-29 14:37:04 +08:00
    @emberzhang 但感觉速度差很多啊,sata 的速度才 500M,nvme 的感觉都是 2G 以上的
    mwftts
        8
    mwftts  
       2019-03-29 14:39:18 +08:00 via Android
    @deadtomb 我有一个 hynix M.2 SATA 的,用的转接线,Type C 写入速度 200m 左右,放笔记本是 450-500 左右,有一个三星的 970 EVO,但是没用线试过,估计会快点吧,毕竟是 NVMe 格式的。
    nikoff
        9
    nikoff  
       2019-03-29 14:40:40 +08:00
    M2 NVMe SSD 硬盘盒,试过几个电脑,usb a 和 C,写入都是四百兆 /秒,C 只比 A 快一点点

    不说明什么问题,仅供参考
    mystrylw
        10
    mystrylw  
       2019-03-29 14:50:02 +08:00   1
    你的想法是正确的。
    一般 SSD+usb-A 3.0 大概读写就能到 400-500 了 4K 读写也不算特别差,肯定是可以做 WinToGo 的
    m2 的 ssd,还是走的 sata 协议,只要硬盘盒能有 usb-A 的速度就足够了,我看了下好像这类产品 99 元-150 附近
    nvme 的,理论速度在 1000-3000MB/s,只有搭配 usb-c 的雷电 3 硬盘盒才能达到 1000 以上的速度,仅仅 usb-c 是没用的。
    但多少人需要高于 500MB/s 的速度呢?
    ATiGr
        11
    ATiGr  
       2019-03-29 14:58:42 +08:00   1
    很好奇楼上说跑不满的伙计们到底有没有用过?不要强答误导 LZ 啊。

    我的自用 500G M.2 NVMe + Type-C Gen2 盒,实际大文件读写都是 910M/s 以上。而 SATA SSD 一般就是 500M/s 左右。

    如果你说的“好事”是指速度,那确实可以这么快。

    另外,干脆给你说一下,现在主流的 M.2 NVMe SSD 读速度在 2700-3300M/s 左右,写速度变化明显,一般 250G 在 1600M/s 左右,500G 在 2400 M/s 左右,1T 在 3100 M/s 左右。所以如果你买个 500G 以上的硬盘,过两年换个支持 Gen 2x2 的盒子,这个硬盘还能继续跑满 Gen 2x2 的理论速度(20Gbps)。

    P.S. 你说的盒子连 100 都不到,我是不敢用的。500G 的硬盘,主流品牌在 500-800 间浮动,盒子 200。
    P.P.S 用这东西,你要担心的不是跑不满速度,是跑满以后的温度,烫的吓人。建议你随用随拔。如果要长时间连的话,弄个 usb 小风扇给它主动降温。
    tyhunter
        12
    tyhunter  
       2019-03-29 15:01:13 +08:00
    貌似能跑满 NVME 的只有雷电 3 硬盘盒了,但是不便宜,光盒子就要 1000+,还得设备具有雷电 3 接口
    ATiGr
        13
    ATiGr  
       2019-03-29 15:12:30 +08:00
    @tyhunter 感觉 LZ 的目标是跑慢 Type-C Gen2 的理论带宽,这个低成本是可行的。何况雷电 3 现在已经多了个孪生兄弟叫 USB4,过两年量产了自然就会便宜下来,到时再买也不迟。
    deadtomb
        14
    deadtomb  
    OP
       2019-03-29 15:27:18 +08:00
    @herexf 差这么多啊,看来转接线的连接速度堪忧啊?还是说你用的 usb3.0 ?但 3.0 也有 5G,看来这个打折很厉害啊
    deadtomb
        15
    deadtomb  
    OP
       2019-03-29 15:28:18 +08:00
    @nikoff 看来瓶颈还是 usb 啊,你用的是 usb 3.0 还是 3.1gen2 啊?
    deadtomb
        16
    deadtomb  
    OP
       2019-03-29 15:31:43 +08:00
    @ATiGr 谢谢,这么说 usb3.1gen2 的实用性还是很高的,带宽 7.3G 跟理论速度 10G 也比较接近了。另请教下,如果不读写也会发热吗?看了几个盒子都特地提到了散热结构,就是几个存储芯片发热那么恐怖的吗。。。。
    deadtomb
        17
    deadtomb  
    OP
       2019-03-29 15:35:04 +08:00
    @ATiGr 是的,因为雷电 3 的话光盒子就要好几千,而我主题里是在比较两种成本差不多的方案,感觉如果成本接近,910M 的速度与 400-500M 的速度之间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另再请教下我看到的 WD 的 blue 是不是还是属于 sata,即便接口是 M.2,它这种速度还是不会快的对吗?
    mwftts
        18
    mwftts  
       2019-03-29 15:42:45 +08:00 via Android
    @deadtomb 没啊,转接线口就是 Type C 对 Type C,我笔记本也是 Type C,而且是雷电 3 的口,也可能跟线材有关系,
    DFC
        19
    DFC  
       2019-03-29 15:44:10 +08:00
    @deadtomb M.2 只是接口规格,速度主要看主控、颗粒、传输协议
    配合 USB 3.1 Gen 2 硬盘盒使用的话,可以关注一下 WD 新推出的 SN500,性能不会溢出太多,价格相比黑盘要便宜
    deadtomb
        20
    deadtomb  
    OP
       2019-03-29 15:50:38 +08:00
    @herexf 那就很奇怪啊。。usb3.1gen2 的带宽大于 SATA,应该是可以跑满 SATA 的啊
    deadtomb
        21
    deadtomb  
    OP
       2019-03-29 15:52:18 +08:00
    @DFC 谢谢 搜了下某宝上好像还没有
    nikoff
        22
    nikoff  
       2019-03-29 16:31:44 +08:00
    @deadtomb 一百多的硬盘盒,宣传是理论 1000M/秒的 3.1
    我觉得肯定不是 gen2
    发热很厉害的
    不过 400 的写入速度对我是足够了
    deadtomb
        23
    deadtomb  
    OP
       2019-03-29 16:33:28 +08:00
    @nikoff 是因为 NVME 发热历害吗?为什么那些 SATA 的硬盘怎么感觉就没有发热问题
    nikoff
        24
    nikoff  
       2019-03-29 16:40:28 +08:00
    @deadtomb 我的是 intel760 三星应该更烫吧
    NeoChen
        25
    NeoChen  
       2019-03-29 17:35:36 +08:00
    速度这种就不要对比了,目前的主控芯片速度差异不大,三星用的自家的主控,其他的盒子大多威盛、JMS、ASM,主要还是稳定性的差异,高速读写,主控芯片的发热也很大。一分钱一分货,追求稳定高速就三星,追求性价比就组装,高档盒子加高档 NGFF 价格直逼三星。
    deadtomb
        26
    deadtomb  
    OP
       2019-03-29 17:40:51 +08:00
    @NeoChen 谢谢 是不是 NVME 的发热比 SATA 大?三星 T5 是 SATA 对吧
    ATiGr
        27
    ATiGr  
       2019-03-29 18:12:32 +08:00 via iPhone
    @deadtomb 不用也热,用了就是烫。别听那些厂商忽悠,个人经验,这些盒子的被动散热效果都跟不上。这玩意儿的发热太大了。夏天快到了,主动降温必须的。如果想要靠小硬盘盒被动降温,只能随用随拔,毕竟拷东西很快。

    还有你说的 Blue 我没买过,某宝搜了一下是 NGFF 的?这个协议的我不熟悉。但是现在买为什么不用 NVMe 的呢。

    P.S. 现在奸商都不会写 USB3.0 了,改名之后,奸商都直接写 USB 3.1,故意省略 Gen1。你当心点,别被误导了。
    ATiGr
        28
    ATiGr  
       2019-03-29 18:19:37 +08:00 via iPhone
    @nikoff 1000M/s 的就是 Gen2 了,然后你的电脑端支不支持 Gen2 就是决定性因素。大家都是 Type-C 的造型,不看参数表根本不知道。
    NeoChen
        29
    NeoChen  
       2019-03-29 18:27:14 +08:00 via iPhone
    @deadtomb nvme 搭配雷电接口才能发挥性能,而且支持 nvme 和雷电 3 的硬盘盒子价格太高了。nvme 的发热比 sata 接口 ssd 大许多,挑选盒子一定要带主动散热的。另外,支持雷电接口的电脑也不多,如果单纯做移动硬盘用 nvme 性价比太低了,一般也就 mac 机子用 nvme 外接硬盘做系统盘,因为 mac 机子内置的硬盘太贵了,可以选择一个容量小的,外接大容量 nvme 做系统。
    jjxtrotter
        30
    jjxtrotter  
       2019-03-29 19:01:26 +08:00
    我也在纠结这两个,nvme usb 3.1 gen2 的转接盒 X 宝大概一百多,性能的话看过不少评测,如果 SSD 没瓶颈速度差不多在 1GB/s 的样子,缺点是发热量大,还有个好处就是将来升级 SSD 比较容易。三星的这个 T5 方案我也在考虑,优点是集成化,外观好看一点,缺点是内部貌似是个 sata 通道的 860evo,受限于 sata 的速度限制,发热情况不清楚。

    目前我自己用的是 msata+ msata 转 usb3.1 gen2 的转接盒,用来做 Windows to go 会比较热。
    另外还有 thunderbolt 3 的解决方案,目前这个价格超出太多了,速度是提上去了,但是代价是价格翻了好几倍,性价比太低。
    deadtomb
        31
    deadtomb  
    OP
       2019-03-29 19:02:14 +08:00
    @ATiGr 我就是打算一直插在电脑上不拔下来的 这么看反倒是三星 T5 是最佳选择?太烫了之后速度和寿命都受影响吧?
    huyinjie
        32
    huyinjie  
       2019-03-29 19:02:51 +08:00 via iPhone
    这个主要看内部固态的总线标准和外部接口,就算买现成的 PSSD 也差不多。附上以前整理的一张 SSD 盒子列表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XqXU9mqIah0865b5b_O5nm5u2gozaxEpXnDG29yJ2OI
    Hyseen
        33
    Hyseen  
       2019-03-29 19:18:14 +08:00
    前一段时间入手了雷克沙刚发布的 SL100 Pro,速度在 950 M/s 左右
    deadtomb
        34
    deadtomb  
    OP
       2019-03-29 21:12:31 +08:00
    @Hyseen 这个里面应该是 nvme 吧?跑满 usb3.1gen2 的速度了 发热怎么样?
    deadtomb
        35
    deadtomb  
    OP
       2019-03-29 21:14:09 +08:00
    @jjxtrotter nvme 比较烫是因为自己组装的散热不好 还是说成品的 nvme 移动硬盘也都很烫?比如这个 sl100pro。现在成品的是不是基本还是基于 sata 的?
    deadtomb
        36
    deadtomb  
    OP
       2019-03-29 21:15:59 +08:00
    @huyinjie 谢谢 这个太赞了 是不是这些盒子都差不多的 都能跑满 min(总线瓶颈,接口瓶颈)?
    shadownet
        37
    shadownet  
       2019-03-29 22:07:04 +08:00 via iPhone
    HP P800 或者 三星 X5 值的拥有 不折腾 就是小贵
    deadtomb
        38
    deadtomb  
    OP
       2019-03-29 22:15:37 +08:00
    @ATiGr 我看了下 NVME 的成品盒子里面基本都有散热结构 说明就是 NVME 本身的发热量大 真搞不懂这个 M.2 搞了个小型化的接口 本以为可以缩小体积 结果发热大还需要依靠散热器 加起来体积比 SATA 的盘还要大了
    ATiGr
        39
    ATiGr  
       2019-03-29 22:16:15 +08:00 via iPhone
    @deadtomb 太烫了如果速度会受影响,那证明主控有调温能力,然而,现在市面上的硬盘盒貌似都没有,所以我说配个小风扇吹着。寿命是肯定受影响的。
    huyinjie
        40
    huyinjie  
       2019-03-29 23:22:15 +08:00 via iPhone
    @deadtomb 我觉得主要看你现在有的硬盘,有什么硬盘买什么盒子。如果不是要外接盒子剪 4K 视频那种,那基本上使用体验差不多,要是前者就选择雷电接口的盒子。
    deadtomb
        41
    deadtomb  
    OP
       2019-03-29 23:40:31 +08:00
    @ATiGr 谢谢 我感觉我现在倾向于三星 T5 了 发热小 不然用 NVME 的什么时候烧坏了都不知道 我就是想一直插在 imac 上的不想拔下来
    deadtomb
        42
    deadtomb  
    OP
       2019-03-29 23:43:15 +08:00
    @huyinjie 现在没有 SSD。。。都是新买 只是本来是想自己组装 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性能高一些 现在感觉 NVME 的发热太大了 还是倾向于买现成的基于 SATA 的外接硬盘
    jjxtrotter
        43
    jjxtrotter  
       2019-03-30 00:21:19 +08:00 via iPhone
    @deadtomb nvme 本身很烫...
    pimin
        44
    pimin  
       2019-03-30 08:09:09 +08:00 via Android
    我在用三星 T5,装了个 Windows to go,稳定运行一年了
    okjb
        45
    okjb  
       2019-03-30 13:10:00 +08:00
    电脑有雷电口吗?
    deadtomb
        46
    deadtomb  
    OP
       2019-03-30 13:15:03 +08:00
    @jjxtrotter 你现在考虑下来是想用哪种方案呢?
    deadtomb
        47
    deadtomb  
    OP
       2019-03-30 13:15:22 +08:00
    @pimin 谢谢了解了
    deadtomb
        48
    deadtomb  
    OP
       2019-03-30 13:15:34 +08:00
    @okjb 有的 2017 款 27 寸
    yoshiyuki
        49
    yoshiyuki  
       2019-03-30 16:00:12 +08:00
    如果不是视频音像编辑工作的话,sata3 和雷电硬盘的日常使用差异很小。

    iMac 不怕失去保修的话,可以考虑拆机换硬盘
    jjxtrotter
        50
    jjxtrotter  
       2019-03-30 17:06:00 +08:00 via iPhone
    @deadtomb 偏向于三星 t5 的方案,经常要移动插拔,稳定优先,其次速度。
    deadtomb
        51
    deadtomb  
    OP
       2019-03-30 22:16:56 +08:00 via iPhone
    @jjxtrotter 我现在也是 感觉别因为过热坏掉了 另我想说的是 像 imac 这种内置的 NVME 的硬盘上也有散热器吗 一个存储芯片也要散热器 总觉得也太夸张了吧。。。
    deadtomb
        52
    deadtomb  
    OP
       2019-03-30 22:18:20 +08:00 via iPhone
    @yoshiyuki 主要是看上面的回复 感觉 NVME 的用 usb3.1gen2 也能到 950M 跟 sata 的 520M 左右还是差距挺大的啊
    yoshiyuki
        53
    yoshiyuki  
       2019-03-31 10:01:40 +08:00
    @deadtomb 那我复读一下吧, [如果不是视频音像编辑工作的话,950M 和 520M 的日常使用差异很小。]
    lijixi
        54
    lijixi  
       2019-04-24 22:38:51 +08:00
    这是个典型的木桶理论,实际速度取决于硬盘、硬盘盒及计算机三者中的最短板



    先明确几个基本概念:

    1. USB3.0 (同 USB3.1 Gen1 )速率:5Gbps

    2. SATA3 速率:6Gbps

    3. USB 3.1 Gen2 速率:10Gbps

    4. Thunderbolt 3 速率(半速):20Gbps
    Thunderbolt 3 速率(满速):40Gbps



    对于使用 SATA3 协议的硬盘( 2.5 寸硬盘或 M.2 硬盘):

    1. 随便找个 USB3.0 的硬盘盒就可以。最高理论速率:5Gbps

    2. 完美主义者可使用 USB 3.1 Gen2 的硬盘盒,并将该硬盘盒接入计算机的 USB 3.1 Gen2 接口中,可完全发挥硬盘性能。最高理论速率:6Gbps



    对于使用 NVME 协议的硬盘( M.2 硬盘):

    1. 如果仅用于配有 Thunderbolt 3 接口的计算机,为了充分发挥硬盘性能,可使用 Thunderbolt 3 硬盘盒。Thunderbolt 3 (半速)最高理论速率:20Gbps ; Thunderbolt 3 (满速)最高理论速率::40Gbps。由于硬盘速度很可能达不到接口速度,实际情况以硬盘速度为准

    2. 如果可能用于无 Thunderbolt 3 接口,但有 USB3.1 Gen2 接口的计算机,现阶段只能使用 USB 3.1 Gen2 接口的硬盘盒。最高理论速率:10Gbps。当 JHL7440 雷电控制器普及后,才能使用配有该控制器的 Thunderbolt 3 硬盘盒

    3. 如果可能用于只有 USB3.0 (同 USB3.1 Gen1 )接口的计算机,这里有一个大坑!一个大坑!一个大坑! USB3.0 接口只能提供 5V, 900mAh 的供电,然而这功率小于大多数使用 NVME 协议的硬盘所需的功耗。在此情况下,硬盘很容易被烧毁!!!掉速等情况更是家常便饭。千万不要这样用!!!此时,应使用 SATA3 协议的硬盘
    yanghaojy32
        55
    yanghaojy32  
       2019-05-21 14:21:24 +08:00
    @lijixi 很厉害
    volzkzg
        56
    volzkzg  
       2019-09-08 23:11:50 +08:00
    @lijixi 我现在配了一个硬盘盒+Samsung 970 EVO,所需要的电流是 896mA,但 Macbook Pro 的 USB-C 口只能输出 500 mA,心都碎了。
    EeeMt
        57
    EeeMt  
       2019-10-13 11:36:05 +08:00
    @volzkzg 老哥, 电流不够的话, 速度怎么样呢, 我打算 Orico 硬盘盒 + 970 EVO Plus, mac 用
    chiv2
        58
    chiv2  
       2019-11-11 16:44:52 +08:00
    刚踩完坑的来说一句。
    想给 MBP 挂扩展硬盘用的话,三星 T5 方案绝对优于 NVME 加 USB-C 盒子。
    同纠结于这两种方案,T5 500G 的价格跟 NVME 1T 差不多,所以入了一块 Crucial 的 P1 1T 加 Orico 的 USB-C 盒子。
    感受就是 烫烫烫烫烫烫烫烫烫烫烫烫烫烫烫烫烫烫烫烫
    NVME 这玩意实在是太烫了,主控芯片开机就五十多度,一有读写直奔 70 度,Orico 那个纯铝合金盒子做得好看,但是芯片离外壳好远,完全散不了热,然后主控温度墙限速,写速度掉到二位数 MB/s。往里面塞了被动散热片让芯片接触外壳能有一点点改善,但除非开盒用风扇疯狂对着吹不然用处不大。
    速度方面,一开始空盘写入能达到 9xxMB/s,但是缓存用光加温度撞墙后很快掉到两位数 MB/s。如果每次只是拷个几 G 的电影影响不大,做数据转移时慢得想哭,还不如我的机械硬盘快。
    读取速度不太受影响,能保持 9xx。
    退货换 T5 了。
    打算长时间挂电脑上的话,T5 是不二选择。
    deadtomb
        59
    deadtomb  
    OP
       2020-02-18 23:39:59 +08:00 via iPhone
    @chiv2 谢谢提供信息 但 nvme 为什么就这么烫呢 macbook 里面也是 nvme 的硬盘吧 它怎么解决发烫的问题呢?感觉放在外面的散热应该更好才对啊
    deadtomb
        60
    deadtomb  
    OP
       2021-06-18 15:03:19 +08:00   1
    看到仍有人不断收藏这个主题,我补充一下哈,综合大家回帖给的建议我买了三星 T5,现在已经使用了一年多了,非常稳定,一直插在电脑上不拔下来也从来没有出现过不稳定的情况。
    关于     帮助文档     自助推广系统     博客     API     FAQ     Solana     107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26ms UTC 23:07 PVG 07:07 LAX 16:07 JFK 19:07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
    ubao snddm index pchome yahoo rakuten mypaper meadowduck bidyahoo youbao zxmzxm asda bnvcg cvbfg dfscv mmhjk xxddc yybgb zznbn ccubao uaitu acv GXCV ET GDG YH FG BCVB FJFH CBRE CBC GDG ET54 WRWR RWER WREW WRWER RWER SDG EW SF DSFSF fbbs ubao fhd dfg ewr dg df ewwr ewwr et ruyut utut dfg fgd gdfgt etg dfgt dfgd ert4 gd fgg wr 235 wer3 we vsdf sdf gdf ert xcv sdf rwer hfd dfg cvb rwf afb dfh jgh bmn lgh rty gfds cxv xcv xcs vdas fdf fgd cv sdf tert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dende5 dende denden denden2 denden21 fenfen9 fenf619 fen619 fenfe9 fe619 sdf sdf sdf sdf sdf zhazh90 zhazh0 zhaa50 zha90 zh590 zho zhoz zhozh zhozho zhozho2 lislis lls95 lili95 lils5 liss9 sdf0ty987 sdft876 sdft9876 sdf09876 sd0t9876 sdf0ty98 sdf0976 sdf0ty986 sdf0ty96 sdf0t76 sdf0876 df0ty98 sf0t876 sd0ty76 sdy76 sdf76 sdf0t76 sdf0ty9 sdf0ty98 sdf0ty987 sdf0ty98 sdf6676 sdf876 sd876 sd876 sdf6 sdf6 sdf9876 sdf0t sdf06 sdf0ty9776 sdf0ty9776 sdf0ty76 sdf8876 sdf0t sd6 sdf06 s688876 sd688 sdf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