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地址 OSChina
1 guyanliang 2018-02-18 13:56:01 +08:00 via Android 写的不错 |
2 gooppo 2018-02-18 14:12:46 +08:00 赞一个 |
3 x18960 2018-02-18 14:18:52 +08:00 via Android 楼主 vnote 何时能同步到大象笔记? |
4 x18960 2018-02-18 14:19:26 +08:00 via Android 因为直接复制 md 的图片链接无法复制啊 |
8 HELLONAV 2018-02-18 18:46:05 +08:00 via Android 大佬,我看了,真的看完了,除了界面丑点,你能把你的优势介绍放大一点吗!!!!!!!!!我真的很讨厌你用大篇幅说其他的,但说自己的时候就没了了了了!!!!!!! |
9 tamlok OP @HELLONAV 别人的缺点就是我要解决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很舒适专注地编写 Markdown 笔记 |
11 HELLONAV 2018-02-18 18:51:11 +08:00 via Android @tamlok 虎头蛇尾,所以没人看,其实你应该这样,前面把所有笔记起来一通批判,骂死他们,然后啥也不说,留个链接,专门做几个图片介绍你的笔记的优势能干什么。 |
13 tamlok OP @HELLONAV 有四千多次浏览。不能太激进,简单吐槽一下,互有优缺点。我是想这样吐槽能引起一些人对 Markdonw 使用的共鸣,不要一实时预览都经常被一些文章说是优点,然后到 vnote 主页去更进一步了解 vnote。 |
16 workwonder 2018-02-18 19:54:27 +08:00 via Android 对开发 web 版感兴趣吗? 在 PC 这种工具我首选 web 版。 |
17 tamlok OP @workwonder 这种效率工具,感觉 web 性能有点堪忧啊,而且感觉发挥余地没有本地应用大 |
18 workwonder 2018-02-18 20:47:05 +08:00 via Android @tamlok web 的便利性太强了,性能也是可以努力的。 笔记管理工具,我主要用 Google keep,就连不支持 markdown 我都能忍。 |
19 workwonder 2018-02-18 20:56:55 +08:00 via Android @tamlok Google keep 的 PC web 版本,你可以体验下,完全是 APP 的思路,性能没任何问题。 Google keep 的首要问题是内容编辑方面太简陋,几乎就是纯文本,记录长一点的笔记很不友好。这方面我只能用 gist 弥补,如果要发表长篇大论,我会用跟 cmd 很想死的 stackedit.io 第二是不方便分享,也是用 gist 弥补。 |
20 workwonder 2018-02-18 20:59:32 +08:00 via Android typo: 想死 => 相似 |
22 HELLONAV 2018-02-18 21:15:00 +08:00 via Android 我觉得把它搞成即开即用的绿色版系统插件我比较喜欢,别的 pc 软件-web-appl 我都很讨厌 |
23 looplj 2018-02-18 21:32:54 +08:00 via Android 内存占用太高了,本来想用来代替为知的。 |
24 tamlok OP @ZSeptember 的确有点高。。。后面得优化 |
29 tamlok OP @workwonder Web 在跨平台上真的是非常方便,后面 vnote 也打算和 stackio 拼接来覆盖移动端(不过也只是一个假设啦) |
30 workwonder 2018-02-18 23:18:26 +08:00 via Android @tamlok 你觉得直接用 gist 做存储层实现同步如何? |
31 tamlok OP @workwonder gist 不知道是怎么管理的,webdav 会比较好? |
32 BlueFly 2018-02-19 01:56:11 +08:00 Win2K 的界面 |
34 bugeye 2018-02-19 08:07:09 +08:00 我到现在也没明白,markdown 这么简单的标记语言要什么实时预览,开发人员把精力全放在这上面,无法理解。这造成很多软件变成某一种标记语言的附属,而这世界上的标记语言还不少。。。加上 markdown 本质上没有标准,一般也只能支持一到两种 markdown 的变种。。。 |
35 mcfog 2018-02-19 08:36:29 +08:00 via Android bear + simplenote 路过 |
37 shinytea2017 2018-02-19 09:14:53 +08:00 via Android 实时预览没问题, 问题是它成为批判 markdown 的焦点. |
38 searene 2018-02-19 09:27:52 +08:00 一直在用 Typora,楼主提出了几个 Typora 的缺陷,我大概看了一下,感觉好像都不是什么问题啊。 1. 我这里光标移上去源码立刻就能显示出源码,不需要等一会儿。 2. 没有 vim 模式这个问题我之前也纠结了很久,但其实用长了我发现,对于做笔记来说,没有 vim 模式也没什么,又不是写代码,需要跳来跳去。 3. 暂时没遇到渲染问题。 |
39 tamlok OP @searene 对的,其实都是很个人的喜好。我还是喜欢明明白白的感觉,当然 typora 也有源代码模式。Vim 真的是很爽的,特别是经常书写英文的情况下。我之前使用 typora 的时候,是经常复制一大段 md 过去就渲染乱了,你可以试试这个 https://github.com/ali-rantakari/peg-markdown-highlight/blob/master/stylesheet_syntax.md 复制过去看看。 另外,Typora 的界面有点过于“文艺”了,我还是喜欢代码编辑器那种硬朗的风格。 :) 谢谢! |
40 lengyihan 2018-02-19 10:38:48 +08:00 via Android 捧场 |
41 engHacker 2018-02-19 10:55:39 +08:00 via iPhone 选择 Markdown 是为了简单方便,这样复杂化是不是有点背道而驰? |
42 tamlok OP @engHacker vnote 就是走洁路线呀,我觉得实时预览才是背道而驰,搞得像 latex 写论文一样 |
43 omph 2018-02-19 11:47:10 +08:00 能够感受到楼主对 markdown 的热爱 --------------------- typora 用 Monospace 主题就是源码模式。 用的时间不长,个人感觉 typora 的缺点: 1. 文件管理功能太弱。没有位置历史记忆、LRU、搜索功能。 2. 不支持 tab。 3. 搜索、替换功能有 bug,特殊字符搜不到。 4. 不够轻便。有时候卡顿,但影响不大。 我觉得“文艺”的优点在于可视面积最大,能够提供沉浸体验,而且美观有助于保持愉悦感 或许可以参考下 sublime text,把大部分配置功能放到 vim 底行模式里,这样菜单也能用命令代替了 书写界面的美化很重要,包括字体、行距、配色等,或许可以尝试兼容其它软件的主题 如果能兼容 vim 插件,可能会变成神器,比如 powerline 状态栏、历史路径快速跳转 |
44 tamlok OP @omph typora 可视面积大,但实际利用面积很小。vnote 现在也可以隐藏菜单栏了,也支持全屏,满足 zen 的需求后面打算把 sublime 的 ctrl p 任意跳转搬过来。 |
45 workwonder 2018-02-19 12:53:26 +08:00 via Android |
46 MemoryCorner 2018-02-19 14:29:42 +08:00 试了一下非常棒啊,因为 Typora 对文件管理的支持不好,我平时都是用 VS Code 加插件将就用的 |
47 MemoryCorner 2018-02-19 14:49:40 +08:00 不支持导入已存在文件夹吗 |
48 standin000 2018-02-19 14:56:23 +08:00 @tamlok 复制到印象笔记这个菜单项有什么用了?谢谢 |
49 tamlok OP @MemoryCorner 谢谢!暂时只支持批量导入文件为笔记。也可以写个脚本手动修改一下 json 文件。 | ||
50 tamlok OP @standin000 目前还没实现,就是复制为 html 富文本,直接粘贴到印象笔记中,下个版本会带上 |
51 brightguo 2018-02-19 19:27:49 +08:00 不错哦,楼主写了几年 c++了 |
53 inkedawn 2018-02-21 00:16:10 +08:00 围观学习一下……总体设计还不错,细节还不是很理想。 另外,为什么 release 用百度云……下载限速太太太慢了 我源码都下好快编译完了,binary 才下完 |
55 coder163 2018-03-14 22:49:13 +08:00 为了回复特意注册一个账号!希望尽早添加表格功能的优化 |
56 coder163 2018-03-14 22:51:07 +08:00 忘记了一个事情,就是那个隐藏目录的快捷键貌似不是 Ctrl+E 反正我是没成功,如果这个也像右侧大纲导航一样能拖动就完美了 |
58 imcnan 2018-03-27 11:10:28 +08:00 原文被删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