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着看完《定西孤儿院纪事》,如鲠在喉!讲 1958--1960 年大饥荒甘肃定西地区饿死人甚至人吃人的被忘记的史实 - V2EX
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elya
V2EX    分享发现

哭着看完《定西孤儿院纪事》,如鲠在喉!讲 1958--1960 年大饥荒甘肃定西地区饿死人甚至人吃人的被忘记的史实

  •  2
     
  •   elya 2015-10-22 11:30:06 +08:00 34977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3688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定西专区是甘肃省 1958 年到 1960 年饥荒的重灾区,灾难的三年过去,定西专区紧急成立了一个专署儿童福利院,接纳了几百孤儿。同期,定西专区的各县、镇、重灾县的各人民公社都成立了儿童福利院或是“幼儿园”。这些大大小小的儿童福利院收容了大约五千左右的孤儿。 在当今文坛上,杨显惠并不是一位很著名的作家。但在未来的文学史上,他却很可能是一位令同时期人感到骄傲或羞愧的作家。他在本书中以忠实史料事实和当事人陈述事实的基础上,创作出一个个具有高度典型性和独特性的作品。完全是白描的手法,纪实性的语言,平实的语调,将一幕幕饥饿与死亡的惨烈情境撕裂在人们眼前。 本书将告诉那些不了解历史或者忘掉了这段历史的读者: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我们过上了前所未有的温饱生活,为了这温饱的生活,我们的前辈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无数人的生命和眼泪。我们不该忘记他们!

    很难得出版,网上也有全文电子版,希望大家能静下心来看看,珍惜当下,记住过去。
    13 条回复    2015-10-23 09:40:32 +08:00
    XhstormR
        1
    XhstormR  
       2015-10-22 12:25:14 +08:00 via Android
    给个片段嘛
    nonstophits
        2
    nonstophits  
       2015-10-22 13:20:12 +08:00
    杨显惠的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也非常不错,那段历史真的是太沉重了。
    elya
        3
    elya  
    OP
       2015-10-22 13:23:38 +08:00
    @XhstormR 每个章节都是独立记录一个或相关联的几个人物,摘录了一章《黑眼睛》,一个叫秀秀的小女孩,转发到了公众账号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ODI3MDc5OA==&mid=400141451&idx=1&sn=54ebbe4ad484b7ceaca3a731a5d3aaab#rd


    《定西孤儿院纪事》、《夹边沟纪事》、《甘兰日记》是杨显惠的“命运三部曲”,京东和当当、亚马逊都有售。建议购买纸质书收藏慢慢看,快被禁书了。

    《定西孤儿院纪事》系列共有 22 个故事。每个故事相对独立,叙述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在老老实实地讲故事。叙述的语气沉抑而低缓,气氛一开始也并不浓烈,但实际上是一种情节和情绪上的铺垫,它像一条路径引导读者从当下阅读的现实空间走向故事空间,也就是从人间走向地狱。通常是在故事进入到三分之一以后,绳索才慢慢地抽紧,惨烈的情景一幕幕地出现,读者的心在惊愕中一点点地下沉,直到受到那重重的一击那就是这个故事的“核儿”杨显惠的作品之所以每篇都能震动人心,不管你已经有了多高的心理预期,就是因为每次那个故事的“核儿”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第一个故事《黑石头》的“核儿”,是两个母亲的骇人之举,一个为了孩子有资格进孤儿院,在政府己经开始发放少量救济粮有望活命的时候,活活勒死自己;一个为了自己活命,将亲生孩子的尸体煮了吃,最后活到 90 多岁。《老大难》的“核儿”是一个中国的母亲面临“苏菲式的抉择”:在饿死人的日子,母亲“狠心”地撇下儿子,带着女儿改嫁,最后母子见面时那种羞辱交加爱恨相缠的情景,令人肝肠寸断。《姐姐》的“核儿”也是一场可怕的抉择,一对冻饿交加的姐弟,在趁人之危的牧羊人家借宿,倔强的姐姐为了保住弟弟这棵“家里独苗苗”的命,被迫献出了自己的贞操。……这些故事的“核儿”构成了一个个作品的高潮,一次次冲破读者的心理疆界,它们的作用不仅在于揭露“历史的真相”,也从不同角度开掘出“人性的真相”,具有相当的普适性和超越性。
      这些能够穿透人心的故事的“核儿”当然是从大量的素材故事中过滤挑选出来的,应该说是有多少“核儿”才能成就多少篇故事。为了写作《夹边沟记事》,作者花费五年时间,寻访了一百多名右派,最后写成 21 篇。《定西孤儿院纪事》的写作也是历时三年,采访了 150 多名孤儿,最后成就 19 篇故事。作者的工作首先是从大量片断的、逻辑并不明晰的并且具有相似性的故事素材中,发现、筛选出那些“硬度”足够并且具有新质和代表性的“核儿”它们可能是一个情节、一个细节或一个场景,再根据这些“核儿”的形状,运用移花接木、杂糅拼贴等方式,创作出一个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作品。
      这些能够穿透人心的故事的“核儿”当然是从大量的素材故事中过滤挑选出来的,应该说是有多少“核儿”才能成就多少篇故事。为了写作《夹边沟记事》,作者花费五年时间,寻访了一百多名右派,最后写成 21 篇。《定西孤儿院纪事》的写作也是历时三年,采访了 150 多名孤儿,最后成就 19 篇故事。
    nbk2015
        4
    nbk2015  
       2015-10-22 13:45:24 +08:00
    看过夹边沟记事 作为一个比较喜欢历史的人 这本书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amycs
        5
    amycs  
       2015-10-22 13:45:40 +08:00
    我看过 夹边沟纪事, 这个有电影版,但是貌似被禁了
    elya
        6
    elya  
    OP
       2015-10-22 13:50:34 +08:00
    @nbk2015 我就是甘肃的,小时候听老人讲 58 年饥荒,我的父辈兄弟姐妹多,我父亲是老小,大伯当时 12 岁,饿的逃跑,几年后才回来,很多东西都是听老人讲的,小时候当故事听,现在再认真看的时候,难受的不行,痛苦的不行。
    elya
        7
    elya  
    OP
       2015-10-22 13:57:51 +08:00
    @amycs 我家天水,离定西通渭只有七八十公里,开车不到 2 小时,就这段距离,定西明显要穷很多,虽然很多地方都叫山区,山区却是区别也很大,有个电影叫《背起爸爸上学》,那个地方是个状元县,除了上大学离开这个地方,没有出路,最近几期的节目《变形记》就选定西为城里孩子下乡的地儿。
    icloudnet
        8
    icloudnet  
       2015-10-22 14:01:30 +08:00
    据说河南饿死是最多的,易子相食在近代第一次发生,爷爷奶奶辈说安徽饿死的人他们都亲眼见过。
    wuyuchenshishabi
        9
    wuyuchenshishabi  
       2015-10-22 14:18:07 +08:00
    这就是废土文明啊!
    em70
        10
    em70  
       2015-10-22 14:19:04 +08:00 via Android
    还有《夹边沟记事》
    sloppysop
        11
    sloppysop  
       2015-10-22 14:55:06 +08:00
    还有高尔泰的《寻找家园》,看一次怒一次,轻浮的时候就看看。太丧了。杨显惠杨继绳都很厉害。
    sloppysop
        12
    sloppysop  
       2015-10-22 14:57:40 +08:00
    特别是高尔泰专门写人物的几篇,安兆俊、杨素琴
    somegen
        13
    somegen  
       2015-10-23 09:40:32 +08:00
    这个你看完一本需要看一年的新闻联播才能把心中的那一万只草泥马给平复了
    关于     帮助文档     自助推广系统     博客     API     FAQ     Solana     5642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37ms UTC 02:59 PVG 10:59 LAX 18:59 JFK 21:59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
    ubao msn snddm index pchome yahoo rakuten mypaper meadowduck bidyahoo youbao zxmzxm asda bnvcg cvbfg dfscv mmhjk xxddc yybgb zznbn ccubao uaitu acv GXCV ET GDG YH FG BCVB FJFH CBRE CBC GDG ET54 WRWR RWER WREW WRWER RWER SDG EW SF DSFSF fbbs ubao fhd dfg ewr dg df ewwr ewwr et ruyut utut dfg fgd gdfgt etg dfgt dfgd ert4 gd fgg wr 235 wer3 we vsdf sdf gdf ert xcv sdf rwer hfd dfg cvb rwf afb dfh jgh bmn lgh rty gfds cxv xcv xcs vdas fdf fgd cv sdf tert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dende5 dende denden denden2 denden21 fenfen9 fenf619 fen619 fenfe9 fe619 sdf sdf sdf sdf sdf zhazh90 zhazh0 zhaa50 zha90 zh590 zho zhoz zhozh zhozho zhozho2 lislis lls95 lili95 lils5 liss9 sdf0ty987 sdft876 sdft9876 sdf09876 sd0t9876 sdf0ty98 sdf0976 sdf0ty986 sdf0ty96 sdf0t76 sdf0876 df0ty98 sf0t876 sd0ty76 sdy76 sdf76 sdf0t76 sdf0ty9 sdf0ty98 sdf0ty987 sdf0ty98 sdf6676 sdf876 sd876 sd876 sdf6 sdf6 sdf9876 sdf0t sdf06 sdf0ty9776 sdf0ty9776 sdf0ty76 sdf8876 sdf0t sd6 sdf06 s688876 sd688 sdf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