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站里看大佬发的 post 触动很深:/t/1168880,于是也找个机会动手实践下,结合 spec-kit + codex 做了个工具。
一天下来不知不觉拉扯了 80 多次,还挺有意思的,开始理解大佬说的:像管理技术团队一样来使用 AI Code Agent ,即人人都是技术架构师。

顺便记录下一些使用感受:
- spec-kit 的每个 prompt 都是可以输入很多内容的,AI 最终会结合每个 prompt 的模板、你给 prompt 的输入和当前生成的内容去给你产出内容的
- spec-kit 使用时多去看它产出的文档,如果觉得有问题,不要手动改,而是通过它的 prompt 去告诉它,驱动它去调整方案
- spec-kit spec 阶段要尽可能详细的说细节,避免一句话需求
- spec-kit spec 阶段后去看下它生成的 spec.md ,看下 US 和 FR 有没有问题
- spec-kit clarify 命令可以多次地去补充 spec 里的问题,每当你在 review spec.md 的时候有新的想法都可以通过 clarify 去驱动 spec-kit 去更新 spec
- spec-kit plan 命令可以多次调用,当你 review plan.md 、quickstart.md 等技术细节时有新的想法都可以通过 plan 去驱动 spec-kit 去更新技术方案
- spec-kit implement 阶段,spec-kit 会按 checklist 里拆分的 phase 来进行多轮推进,在项目 setup 阶段比较容易出问题,这时大概率需要自己动手找问题,然后通过 prompt 告诉它问题点
- spec-kit implement 阶段也可以直接和 AI Agent 对话,不需要每次都调起 /specify.implement
- 等功能都实现得差不多的阶段,多去 review 代码,然后把觉得不合理的点告诉 AI Agent ,让它开始做代码优化/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