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加拿大临时居民超过 500 万,而在 2025 年就有超过 50 万人的签证即将过期,而目前加拿大移民局每年面向全球接受的移民数量只有 38 万左右,所以很多已经在加拿大的人注定无法拿到身份,而只能选择回国。
加拿大移民政策目前看来会越来越难,而目前唯一的便捷高效的方式便是法语通道移民。所以很多人就被迫卷入了法语学习,而我不幸就是滚滚浪潮中的一朵浪花。
但是因为本人多年英语学习的成绩很差,知道语言学习毕竟是很难速成的,但是了解到加拿大移民法语考试是有稳定的题库,可以刷题在短期内把听力和阅读题目熟悉记住,所以考试其实考察的记忆力,而不是法语真实水平,我便根据网上流传的法语 TCF Canada 考试题库,做了一个免费的刷题程序,希望可以帮助自己快速高效的通过考试。
目前已经上线网页端 https://freetcf.com, apple store 和 Google Play。
结果收到的回复是: “别乱花钱” “攒钱买房子” “不要不务正业” “不要一天天就知道玩”
原话就不说了,总之就是这个态度,哎,我只能尽量保持每周通个视频,但是这种打压式沟通,真的不舒服,羡慕那种通达的父母,你们是怎么和父母沟通的。
]]>2.2022 款 ipad m2 原因:下班后的业余时间,主要的上网设备是台式机,其次是手机。很多次电量耗尽自动关机。我还得记着时不时的给它充电。使用频率更低。
3.佳明本能 2 手表 原因:硅胶材质的表带,带的稍紧一些非常容易起疹,带的稍微松一些感觉会滑动。睡觉,游泳的数据不是很准,一般也就骑车的时候戴戴,除了测心率好像手机完全能代替。使用频率也不高。
4.屏幕坏掉的手机 原因:留着也是垃圾,没有任何作用。
现在手里还有的电子产品: 美版 13pm, 国行 16pm, 如果不是因为有三个手机卡,我连 16pm 都想出掉。 台式机,配了一年,花了 1.3w, 配置不错,上网的主力设备。 mba, 今年刚买的,虽然用的不多,但是偶尔旅行,回老家还是用得着的。
人过三十,不知道是激素分泌少了,抑或其他什么原因,感觉对外界的很多东西都没有什么兴趣了,社交的需求也大幅减少。这种感觉是非常明显的。 国庆假日期间整理了一下身边的闲置的电子产品,都挂咸鱼了。仔细想想,大多数实在没有购买的必要,都是一时的兴起,新鲜尽头过后就吃灰,虽然出二手很亏,但是放在手里也是持续贬值,几乎发挥不了什么价值不如当断则断。 另外,提醒自己以后一定要理性消费。
]]>这是销量下滑厉害?投翔了?
]]>有任何建议或反馈,欢迎在评论区交流!也可以留下邮箱,我给大家加 500 积分。
]]>自从 Q2 财报发布到现在,股价在 100 左右徘徊俩月了!
不知道要不要继续拿下去,感觉回本遥遥无期啊!
]]>也考虑过如果部署多端,感觉成本比较高。
]]>现在找到了国际版的 ROM ,zip 名字写着“售后专用”,应该是官方的包?但我不知道能不能回锁。回锁纯粹是我懒得跟 Google 斗智斗勇,暂时不考虑 root 安装模块,想要达到原生的 Widevine L1 。希望了解这方面的朋友指教🙇♂️
]]>所以 vibe coding 搞了个小工具:Reddit Summary - https://reddit.tomyail.com/
用法超简单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umitsurumi/history-echoes
起因是国庆期间和朋友玩的历史角色猜谜游戏,感觉这东西很适合让 AI 来生成谜题。但鉴于自己是个瓜皮 java ,所以也正好拿来作为 vibe code 的一次实践。
vibe code 的流程上大致是这样的:
技术栈是 nextjs + prisma + postgresql ,部署通过 cloudflare (国内访问加速) + vercel (应用部署) + neon ( pg 云数据库) 解决的。
大体上的 code 工作都是 AI 完成的,使用的是 vscode + roo code 插件 + deepseek 。和 AI 的讨论就是用的可以预设 prompt 的客户端,比如 UI/UX 和需求确定的时候使用不同的角色扮演 prompt 。
不得不说 deepseek 是真便宜,搞下来才花了 5 块钱,不过这个小游戏本来也不复杂就是了。
]]>背景
在运营 O.Translator 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需求: 1 、针对 PDF 文档,经常会有字体的问题,比如字体乱码、字体覆盖等,这时需要提取并预览排查 PDF 中的字体; 2 、在音频翻译流程中,需要给用户提供从本地视频中提取音频的工具,主打快捷; 3 、用户要求只翻译 PDF 的某些页,虽然在翻译流程中已经支持了相关配置,但是发现用的人也不多,干脆做个 PDF 拆分合并的工具算了; 4 、...
这些需求,大部分是我们自己研发需要,有些也是用户需要,正好国庆这几天有时间,从里面选择几个浏览器本地能做的,尝试让 AI 来做。 于是就有了 O.Convertor 这个网站,整个过程体验感还是不错,下面是大体的流程。
流程步骤
1 、先用 Gemini Web 生成单页面工具
先在 Gemini Web 上生成 index.html ,好处是可以直接在 canvas 预览 UI ;
在这一步的经验是: 在 Prompt 中,要清晰地告诉 Gemini “要做什么”,而不是“要怎么做”。 你可以让 Gemini 生成一个包含所有代码的 index.html ,也可以要求它拆分成 index.html 、script.js 、style.css 三个独立文件,它都能很好地处理。 我选择生成 index.html 、script.js 、style.css 3 个文件,方便后面处理; 然后,不管是生成单个 index.html 还是“3 剑客”,直接下载到本地,浏览器打开 index.html 调试功能 用 Gemini 生成 HTML ,也是为了方便调试; 这一步,UI 可能需要慢慢调试,符合你的审美( Gemini 的审美还是在线的),交互逻辑的完成度还是很高;
2 、转换成 react 组件
对于静态网站,第一步生成的单页面工具就能直接放到服务器使用了,但我希望这些工具页面都有共同的导航 Header 和 Footer ,Header 和 Footer 是项目中的 React 组件,所以我继续将这些 HTML 转成 React 组件。 最开始,我是将 UI 和 js 逻辑都进行转换,但是这样效率不高:
所以,就有之前提到的,将单 index.html 分解成 index.html 、script.js 和 style.css 3 个文件,只将 index.html 进行转换,通过 Script 引入 script.js ,能避免很多问题;
大量的交互操作是在 script.js 中通过纯 js 做的,所以只要调试好 script.js ,即使后续要修改工具能力,重新生成 index.html 对应的组件,成本要小很多;
第二步,是使用 Gemini-cli 在项目本地完成的;
并不是必须要转成 React 组件,像 i18n ,可以直接用 O.Translator 翻译整个 HTML 和 js 文件;像 SEO ,也可以直接写在 index.html 中;我只是想在每个工具页面统一 Header 和 Footer 而已,并且这两个组件会不断的修改;
整体就是以上这两步,但在转换成 React 组件的时候会有其他细节需要处理: 1 、用 lingui 做 i18n ; 2 、UI 风格统一、SEO 内容加强的控制; 3 、第三方库资源加载逻辑; 这些细节,会有一些指令控制的技巧,但整体难度不大,以后有时间再针对聊聊;
结尾
这次给我最大的感受是,Gemini 对于需求的理解,代码逻辑完成度很高,半年前会出现,你让他改 A ,他会改到 B 的情况,现在基本不存在了; 模型大部分是 Gemini-2.5-pro, 小部分是 Gemini-2.5-flash ,即使是 flash ,也能完成任务。 最后,作为老前端切图仔,瑟瑟发抖。
]]>其实大学时有位好友曾经问过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自学编程,又是怎么会想到去学编程的。
当时我给出了一个答案,现在的我已经不记得这个答案有几分真又有几分假了,但是当这个答案说出口那一刻开始,我的记忆就默认将这个答案标记为了唯一且正确的答案。
当时我回答的是,因为很久以前,我妈给我买了个手机,那是部诺基亚的小屏键盘机,搭载的是塞班 S40 系统,可以运行 .jar 程序,但是当时的 .jar 程序大多数都是给大屏幕的手机用的,对于小屏手机基本都是可以打开,但是显示不正常,要想使用,只能使用“魔改版”的程序。
在寻找可用的“魔改版”过程中就接触到了一些专门“魔改”程序的大神,也看到了他们出的魔改教程。
在跟着他们学魔改的时候,其中一篇教程的某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大意是:“魔改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只有自己写自己的程序才是最好的”。
于是,我就此走上了学习编程之路。
在最后我感叹道:
恰好经由这件事,我突然开始在骑车下班的路上猛的想起了我最开始写代码时的事,现在想着还是会觉得那时候是多单纯啊。
单纯的以为程序员就是纯粹的写代码,而代码永远是纯粹的,程序员也是纯粹的。
然后就很好奇,其他人是怎么走上这条路的呢?特发此贴
]]>但是现在互联网信息杂乱、重复,很难看清一个事件的发展脉络。
我就在想能不能有个专门弄个网站或自媒体号来专门记录这些事情,但是鉴于有些事件可能时间可能拉的很长(比如:马航事件,俄乌战争等)。现在自媒体平台大多以单个视频或者合集视频,如果多个事件交叉还是会导致信息很杂乱,不好按时间顺序定位某一事件。所以能不能开发一个网站/自媒体平台按事件发布内容,支持博主增加事件后续等功能来提升体验。
虽然现在各平台百度、抖音都有热点事件的脉络,但是他们都需要你去搜索后才能看到,时间一久可能大家都忘了马航事件还没有后续调查结果,还是回归以前的主动搜索。我的想法是做一个被动推送、按事件发布内容的一个平台。
这是一个大致想法,有人评价/疑问我一会再 append 沟通,想问问大佬们这个点子觉得怎么样,你们感兴趣吗?
还有这想法属于哪个等级:夯、顶级、人上人、NPC 、拉
]]>网上看了评价都参差不齐,不知道到底哪个好
]]>1 、2018 年在千峰培训学了半年的 Python
2 、中 X 国际外包到酷狗音乐 2019 年 3 月(测试开发,主要搞测试工具,偏全栈),工作一年零 3 个月,2020 年 6 月离职
3 、广州南沙区一家芯片+人工智能的初创公司(一个人负责公司前端的项目+项目部署),工作 2 年出头,2022 年 7 月离职
4 、深圳 X 广数科,外派华润项目(主要搞前端),工作一年多,2023 年 11 月离职
5 、2024 年 8 月就职到至今依然在外包的路上就职中
学历背景:中专仔(毕业证还没拿到),23 年的时候报名了大专的高职扩招,26 年大专毕业
从上面的 2-4 这段经历,中间待机时间从来没超过 2 周,4 年社保从没断过(虽然说没啥用),从酷狗音乐项目离职后,自己转的前端,发现 Python 没学历是真的不好找工作,到第四段经历的时候休息了半年,然后找了几个月才入职的,发现工作真的非常难找
目前主要的问题是,96 年,马上 30 岁了,过了 30 岁就准备奔 35 了,担心国内的大龄程序员就业问题,本人的想法是 35 岁以后还能早 9 晚 5 ,晚 6 ,年收入 15W+,目前的正在执行中的计划,日语 N2 学习中,花钱上的培训班,周六日上,目前的能力,简单的日语对话没问题,如果国内行情不好的话,日本 IT 派遣也可以接受,拿到 N2+工作稳定(能搞个 2 年以上的)之后想搞一手雅思 6.0 ,以备不时之需
]]>想问月球背面真的发现外星人了吗,还有南天门计划和小行星撞击实验是否于此有关?
]]>这些东西我确定我不会吃,老人也吃的很少,也用不了那么多,就是喜欢图便宜屯东西。之前有一次,直接买了 50 罐蜂蜜。说了几句还不愿意听,还吵架闹不开心,最后很多都过期了。 现在的情况是,老是买这些,还喜欢往冰箱里面放,如果不吃,就永远占着冰箱。吃的话,实在是不想吃,也不好吃。就算吃完了,一旦冰箱有空,就必须买各种便宜货把冰箱占满。扔了浪费食物的,很可耻,过不了心里那关,还可能会吵架。虽然大部分食物最后还是过期发霉…… 到底该怎么解决啊?(带孩子,必须生活一起,没办法,吵的多了就不给带孩了,不敢吵)
]]>主板:华硕 B360M 淘宝 205 元
CPU:119 元 拼多多 i3 8100 或者 9100
内存:80 元咸鱼 二手 8G DDR4
电源:50 元咸鱼 450w 安钛克
硬盘系统盘:70 元 256G 固态
机箱:拼多多 50 块
合计约:575 元
自己有一块 4T 盘,可以先用着,各位 NAS 大佬,这个配置还有什么需要避坑和优化的地方吗?
]]>2024-2025 一年时间涨了 20k 多,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 Godot 的世界
如果微信、抖音小游戏官方可以适配 Godot ,国内的 Cocos 、Laya 等游戏引擎没有学习的必要了
]]>]]>大家是怎样跨出那一步的?(结婚或求婚)
大家是怀着怎样的想法跨出那一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