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销量下滑厉害?投翔了?
]]>主板:华硕 B360M 淘宝 205 元
CPU:119 元 拼多多 i3 8100 或者 9100
内存:80 元咸鱼 二手 8G DDR4
电源:50 元咸鱼 450w 安钛克
硬盘系统盘:70 元 256G 固态
机箱:拼多多 50 块
合计约:575 元
自己有一块 4T 盘,可以先用着,各位 NAS 大佬,这个配置还有什么需要避坑和优化的地方吗?
]]>他们实现的功能就是能自动监控你输入的收藏夹、播放列表、UP 主视频等,如果更新了就自动下载最优的视频、图片、字幕等,并且整理成 jellyfin 、emby 、plex 可刮削的样式,导入 jellyfin 、emby 、plex 后就是电影或者节目的样式。
bili-sync 是以电影的形式呈现,所以相同的 UP 主并没有归类在一块。
Pinchflat 是以节目的形式呈现,UP 主的视频归类到一块,各有好处,我都挺喜欢。
利用假期的时间,把 bili-sync 升级到了最新版,有了 GUI 界面,不再需要手动配置文件,下载速度也快了很多,Pinchflat 新部署了,Docker composed 部署很简单,基本改一下配置目录,媒体目录配置好之后就再也不需要管他了,UP 主更新后后台自动下载。
不得不说,B 站的视频码流还有分辨率差油管太多了,相同的一个视频,B 站只有 100MB 左右,油管有 1.07GB ,体积相差了 10 倍。希望 B 站在盈利之后,不要把支持他的 B 友压榨的太狠吧。
附上两个的 github 链接,可以自己在 Docker 部署,很简单,因为我觉得有了 docker composed 基本没有部署门槛。 Pinchflat: https://github.com/kieraneglin/pinchflat
bili-sync:https://github.com/amtoaer/bili-sync
哦,提醒一下大家,bili-sync 是要占用 B 站登录主机名额的,所以大会员的一定要安排好手机端、TV 端还有 bili-sync 的账号分配问题,今年因为多端登录问题,对于 B 站的大会员实在是没有任何兴趣了,大会员充了快好多年了,今年想必不会继续充值了,也逐步的转移到油管上了,有时候想想,真是有些唏嘘不已。
]]>我的需求是文件存储,能够 smb 访问,支持 NVR ,监控视频能直接存 nas 上,能满足这两个需求就行。
至于远程访问,我自己有服务器,之前用飞牛也都是 frp 映射的,这个在 Windows 上完全没问题。
]]>这次装完硬盘,打算给 NAS 配一个不间断电源,不需要供电很久,就给个反应时间,意外停电能来得急关机就行。
功率不用太大,求有什么合适的型号推荐使用没?
]]>在之前用群晖相册时,我的分类方式是: 设备 → 相册名称 → 年 → 月
目前迁移到 Immich 后,我采用的存储模板是:
UPLOAD_LOCATION/library/admin/2022/02/IMAGE_56437.jpg
照片会通过多种方式上传:浏览器、不同手机、平板等。随着文件量越来越大,我越来越觉得存储模板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后续的整理和管理效率。
除了时间和设备维度,我还想在模板中体现“相册主题”(比如旅游、探险、集会、生日、婚礼等)。原因是担心如果将来要迁移到其他照片管理工具,Immich 内建的相册或标签可能无法完整导出,而文件夹层级结构则能长期保留下来。
所以想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在 Immich 里使用的存储模板,交流各自的实践思路,互相学习一下,看看有没有更科学合理或者更高效的存储模板思路。希望能借鉴一些实践经验,进一步优化照片管理方式。
]]>这么多年过去了,终于等到了稳定版发布。想上车但担心稳定性的朋友可以尝试入手了。我 Google Photos / Immich 共同使用了大概一年,目前媒体库加起来有~85GB ,用起来没遇到什么问题。
软件到现在为止是 AGPLv3 开源且免费的,但有闲钱的话可以去买 lifetime 序列号( 25 刀或 100 刀)支持一下。
]]>解决了之前我一直想解决的问题: t/1129071
这里不好贴图,发到 zhihu 了。
]]>有如下一些需求:
我尝试了 Danbooru 和 Szurubooru ,但界面有些简陋,还有一点是它们只对图片的上传做了登录限制,所有图片都是可被公开访问的,这一点我没法接受
除此之外我还尝试了 Eagle ,这几乎就是我想要的了,很便捷的分类管理和扩展生态,但是 Eagle 只有桌面端 App ,不支持 Web 和移动端,官方似乎也没有适配移动端的计划。不过有提供 HTTP 接口,我在考虑可以把 Eagle 挂在 Mac mini 上做服务端,然后单独给移动端写一个 App
不知道各位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需求大概是这样的:
上周看各种 nas 帖子,心血来潮,想入一个极空间玩玩,听大家评论说它的相册、视频应用很不错,便在京东走国补入手了极空间 Q4 。然而入手后才三天,就遇到 3 个问题,均影响数据安全,搜索无果,便放弃迁移数据,准备只将其作为玩具来使用了。下面是背景以及我遇到的问题,防止有同类需求的人踩坑。
先说说我的数据:
再说说我的数据现状
在入手极空间后,我使用如下方式进行数据迁移
为什么选择 rclone ,公司业务有使用 rclone 迁移过数十亿文件(大小文件均有),包括现在仍然在线上迁移中。
我遇到了如下问题
编辑:仔细看报错 1 和 2 是同一个问题,大文件 checksum 耗时太长连接中断导致校验失败,小文件疑似是超过 10 个并发连接超时导致。
截图如下:
我个人觉得,当一个 nas 的使用、维护成本超过了人工敲 linux 命令维护一台 linux 服务器,它就不是一个合格的 nas 了,不如直接使用普通的 linux 系统,现在我的极空间就是这样。我之前使用过群晖,群晖也是如此,当时我遇到了极端 BUG ,连 WEB 页面都进不去了(所有请求 500 错误),细节就不说了。
另外还有个我不理解的地方,极空间给我的机械盘还分了 raid1 的 swap ,不过已经不重要了。
对于我买的这个极空间,我未来计划将其只作为手机相册的备份,顺便看看视频,现在上面的两块硬盘,我得赶紧拔下来插回 linux 机器,这几天赶紧同步完 RAID10 的数据吧。
]]>但是三方播放器无法硬解,软解播放很卡,根本没法看。
请问这个检测怎么实现的呢?改文件名和断网后都不能绕过。如何能绕过这个检测呢?如果不能,有什么其他方案吗?
]]>DS1821+,4 盘 RAID 6 ,单盘 26T ,万兆网,4G 内存,加了两根三星 990 PRO SSD 做读写缓存。SMB 。
做了两个测试:
其实还有一个 1280GiB 的测试,我本来是想测试能不能耗尽 SSD 缓存后看他退回到机械硬盘速度的,结果发现中途发现缓存没有啥用,所以就没测。
另外我其实还单独测了千兆/万兆的场景,测试了使用 Windows 文件管理器和 FastCopy 这个软件。
总的来说,没用。至少从速度上看不出完全啥差别。不管是大文件还是小文件、Windows 的拷贝还是 FastCopy 、读还是写。加了缓存和没加都差不多。该是几分钟就是几分钟。
之所以测试的时候用 4 个盘,是因为 4 个盘 RAID 6 肯定跑不满万兆。我本来期望的行为是群晖系统会把写入的数据先存到 SSD ,然后再慢慢地转到机械盘上。但它并没有这么做。
所以如果有群晖的用户,闲钱不多的,就不要在这上面浪费钱了。
]]>ts-464c
之前还怀疑是硬盘的问题,但是放在 usb 硬盘笼子,copy 速度都有 100M
求推荐一款 4-5 盘位的 nas ,成品,非品牌也行,要求 2.5g 网卡,能装飞牛,比 itx 小。想完开源的飞牛了。
]]>A 是常规台式,配置:CPU:i5-8500 ;内存:16G ;存储:200G SSD +1T HDD ,核显。
B 是迷你主机,配置:CPU:Ryzen 6 5600GT ;内存 16G ;存储:500G SSD ,核显。
说起来很可笑,之前 A 是主力,花了大概 5000 元(比较早了),玩玩挂机网游、处理文档啥的。去年由于出差,不想搬电脑,重新买了一台迷你主机挂机网网游,拼多多 1500 多,但是发现 B 上面进行上述操作竟然毫无压力,这出差也结束了,家里就相当于有两个台式机,因此考虑充分利用。
我自己的设想是 B 作为主力终端,A 改造成 NAS 。我个人对 NAS 的需求如下:
1 手机端能够自动备份相册到 NAS ,支持多账号。
2 其他 PC 、手机能够同步文件夹,类似坚果云网盘,支持多账号。
3 TV 能够访问 NAS ,读取、播放里面的视频文件。
4 能够内网穿透最好,仅在局域网环境下同步也不是不行。
5 避免国内厂商,避免闭源系统,避免手机号注册使用。
6 轻量化一点,毕竟配置有限。
我尝试在站内站外搜索过,但仍然不清楚我这种需求该用什么方案,曾经搜索到 immich ,但是发现后台需要 6G 内存,还涉及到 PG 数据库,Redis 啥的就感觉太重了。TrueNAS 也一样,比较重。而且随着搜索,我逐渐对 NAS 、网盘开始疑惑,他们有什么区别? 我的需求好像是包括了 NAS 和网盘。
因此,请教下,有哪些适合我这种场景的方案?
]]>问题:由于 PVE 的回滚功能实在愉快(尤其对 Debian 而言),但是创建 thin-lvm 会导致存储卷里的数据也被回滚,在不考虑安装第二块 SSD 的前提下,所以目前在考虑两个方案:
另外还有问题:
对于 HDD 存储的数据,是否有必要从 ext4 转为 ZFS - 这意味着需要使用 TrueNAS+全盘格式化,我想知道这个投入是否有必要?
如果没有必要且继续使用飞牛,则 btrfs 和 ext4 的选择?(前者有一些数据保护的功能,后者性能更快 - 我不做任何 RAID 只冷备份,对于电影、工作文件等,应该怎么选择?)
Debian 不想安装桌面环境影响性能,有没有什么能可视化管理文件、SMB 、WebDAV 的可能?我尝试过 Cockpit 等但似乎都太复杂太重了。
我观察到飞牛或 TrueNAS 都对 SMB 有一定程度的优化(如过滤 DStore 等),如果使用 Debian 直接管理 SMB ,性能和可用性是否会弱于飞牛 TrueNAS ? - 我知道这些优化肯定都能手动实现 - 但是我有一点点不想继续增加部署的学习成本了(虽然真的很好玩)。。。
任何输入和见解都感激不尽!
]]>我在买主板,目前还差 1 人,应该是全网最低 ¥618
[闲鱼] https://m.tb.cn/h.Scbu956?tk=GgbU4tuN4wh tG-#22>lD 「快来捡漏 [全新畅网 p5-n100 v3 开发板] 」
]]>以下是我目前在家庭 AIO 服务器中已实现的功能:
问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最近帮一个同事装机,但是他下单的时候他不知道有板 U 套这种东西,直接买了板 U 套+一个 CPU ,结果成功白嫖到了一块 13400F🤣。为了这瓶醋包个饺子吧,就想用它组个 NAS 玩玩。初步计划是直接买宝藏盒 2 这个 8 盘位的机箱,但是现在硬盘价格十分不合理,一次性把 8 个盘位塞满明显不现实,现金流直接就告急了,定系统的时候因为要考虑家用,所以想出了这么个方案。如果是个人自用,我早就直接 OMV + 1Panel 了。
]]>尝试过以下方法,但问题依旧没能解决:
V 友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不想换其他系统,还希望这样使用,另外数据也不用担心,我还有一台白群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