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换的 Mac Studio 终于用上了,等货等了很久,同时购买的 Studio Display 还没到货。这俩用来替换 2019 款的 iMac 。iMac 之前还外接了华为的 Mate View 为我的副显示器。
两个问题:
1.使用 Mac studio + C2C 线(这根线之前一直与华为 Mate View 和 iMac 连接,速度没问题),显示器在重启后黑屏,只能重新插拔才恢复正常。
2.我锁屏后习惯按一下 ESC 让屏幕熄灭,以前用 iMac 的时候完全没问题,熄屏之后就一直黑着。但现在锁屏后按 ESC ,它会先熄灭一下,然后马上又亮起来。同样的现象我在家里 Macbook Pro+ Redmi 4K 显示器上也遇到了,也是按 ESC 熄屏一瞬间,马上亮,只能等它自己黑掉。
目前不知道是显示器与主机的兼容问题还是线的问题,因为线之前一直用的好好的,也没做替换测试。现在只能等 Studio display 到货后看看实际情况了。
]]>这样扩容的方案成熟吗?
我初步分析 2 种方案的优缺点
直接三方扩容的方案: 1 、肯定存在一定的风险,至少得保修期过了才有操作价值。 2 、是否存在替换零部件的情况? 3 、ssd 的硬盘稳定性和品牌情况存在不可靠性 4 、优点肯定是更快。
外置硬盘的方案 1 、安全性高 2 、可移动 3 、速度没有那么快
还有其他的因素吗?大家帮忙分析分析
谢谢
]]>我知道可以配一个 UPS ,UPS 都挺重的,不便携啊。
]]>https://www.amazon.com/IFCASE-Dissipation-Anti-Scratch-Aluminum-Compatible/dp/B0B6W6HT9L?th=1
]]>不过我没遇到闲置时风扇声或者电流声。
]]>休眠再醒来,经常(但不是每次)显示器左右位置反过来了 试过互换端口、互换两台显示器的位置,发现都没什么改善
怎么才能让操作系统记住这两台的排列位置呢?
]]>但是 Mac Studio 的拆解告诉我们这台机器的 SSD 显然是可以更换的,而 Linus Tech Tips 的视频说明这台机器的 SSD 容量被写在了某个地方,给 1T 的机器插 2T 的 SSD ,电脑无法正常开机。
苹果不让用户自己换 SSD 的原因有两个,所谓「安全」和「利润」,因为它自家的 SSD 选配时卖得非常贵。但如果苹果推一个收费服务,用户花和选配时一样的钱来升级自己的 SSD ,站在他们的角度显然可以继续赚钱,但他们没有这样做。
有人说不这样做是因为苹果更希望你买新机而不是升级容量,但就我的了解很少人会单纯因为容量不够而换电脑,尤其 Mac 本身还比较耐用。相反,他们会用各种不方便(尽管廉价)的方案扩展电脑容量。以 Mac 的用户总量,这个服务应该还是能有不少受众的,要我是库克,这钱不赚白不赚啊。
]]>同一个支持 USB 3.2 Gen 2 设备( 10Gb/s ,Superspeed+),同一条线,在 macOS 的系统信息里查看到:
亏 Mac Studio 的 Spec 上还写了:
Four Thunderbolt 4 ports with support for:
Thunderbolt 4 (up to 40Gb/s)
DisplayPort
USB 4 (up to 40Gb/s)
USB 3.1 Gen 2 (up to 10Gb/s)
网上一查,其实早有人发现了。
另外,这么一想花大价钱买了 M1 Ultra 的岂不是没有满血 USB 接口可用了?
]]>满足我的基本需求了,主力机准备切为 mac studio ,windows pc 打算留作家人办公用,短期内不作更新。
6k+5k 双屏,6k 分辨率下魔兽世界 7 档能保持在平均 65 帧左右,半小时后机器摸起来有点温,估计温度在 40 度左右,全程没有听到风扇运作的声音。(开 10 档的话平均帧率在 48 帧左右,玩起来稍微卡顿。暂时还没测试团本下的表现)
m1 Ultra 64 核,128g 内存,1t 硬盘
想问问大家搭配 27 寸 4k 或 32 寸 4k 的显示器会遇到开启缩放模糊或开原始分辨率字体太小的问题么?
]]>这个 GPU ,NE 都用在哪里?
x86 平台下面,GPU 可以做一些机器学习啊,AI, ML 等等之类的。那苹果的这个,主要用途是什么?应该和 NVIDIA 的那个不一样吧
而且苹果这个只有 10 核( ultra 也就是 20 核),这个性能比 Intel/AMD 的 10 ,20 核心相比如何?比如,代码编译速度? Jest 多线程跑 test cases (几万个 cases )
p.s.
楼主现阶段主要在做前端开发,跑 webpack 或者 jest ,还是比较费时间的。
https://forums.macrumors.com/threads/mac-studio-max-its-not-that-quiet.2338488/ https://forums.macrumors.com/threads/mac-studio-fan-noise-its-going-to-be-one-of-the-loudest-macs-at-idle.2337251/
]]>现在就是这台黑苹果 实在受不了了,, 不知道是什么没搞好 鼠标经常卡顿, 一个月死机一两次, 升级系统也太麻烦,,, 索性看了发布会 想买个 Mac Studio max
目前黑苹果情况 CPU 看着还算够用,, 内存 可用大于一半, 启动虚拟机和游戏等大量操作时 达到 40~50G 显卡 用 istat 看 显存一直是满的, GPU 一直很低, 所以不知道具体情况, 显示器 目前有 2 台 4K + 2 台 LG34 寸带鱼屏. 平时这台黑苹果 会打开 QQ, 微信, safari 网页小于 10 个, chrome 网页大于 20 个, win 虚拟机一台, WPS, TG, Discord.
现在的问题 1.上 MAX 还是 Ultra? (当然 上 Ultra 钱包受不了, 但是如果有非要上的理由 还是考虑上) 2.max 分 24 显核和 32 显核, 按照我的情况也不渲染视频, 24 显核足够? 但是问题在于打算外接 4 台显示器都升级 4K, 会不会需要需要 32 显核呢? 3.黑苹果用了 1 年了 目前 SSD 使用量才 200G 左右,, 硬盘选 512G 应该够? 还是因为动态缓存问题 选 1T 有助于极限性能的发挥? 4.内存很多人说从 M1 开始因为频宽的加大 已经不需要大内存了, 16G 和 32G 几乎没差别, 那么我现在动不动就用 40G 内存,, 上 32G 内存版本 会不会卡顿? (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 max 现货目前只有标配的 32G 版本,, 64G 版本要等 N 月........)
哪位大神给答疑一下... 谢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Y0gRMpT4AY
毕竟 apple 给 mac pro 也发布过硬盘升级套装 https://www.apple.com/shop/product/MXNN2AM/A/1tb-ssd-kit-for-mac-pro
]]>首先看 Mac mini 价格 https://www.apple.com.cn/shop/buy-mac/mac-mini/MGNR3CH/A
定制你的 Mac mini
Apple M1 芯片,配备 8 核中央处理器、8 核图形处理器和 16 核神经网络引擎
16GB 统一内存
512GB 固态硬盘
10Gb 以太网
价格为 RMB 9,049
按照 8GB 内存 RMB 1,500 元推算, 如果能到 32GB, 则需要再加 RMB 3,000.
按照 14 寸 MacBook Pro 芯片, 入门 Pro 与入门 Max 的差别, 差价为 RMB 4,000.
那么价格为 RMB 16,049, 已经超过 Mac Studio 14,999 的定价了.
这还不算 M1 与 M1 Pro 的 6 个图形核心差别, 还有多出的 2 个雷雳 4 接口, 2 个 USB 3, 和一个 SDXC 卡槽.
所以, Mac Studio 不贵.
当然, 前提是你能用得上. 否则杀鸡用牛刀, 再便宜也是浪费钱.
写个代码, 应该不需要那么强的图形性能.
但我们需要以下的东西:
而这些, 都是 Mac mini 不能给的.
所以, 如果在意减少多种工作间的切换, 那么即便写代码也是值得上 Mac Studio 的.
换言之, 如果本就刻意专注而非兼顾, 那么写代码的确不太能用上.
单看价格, 真贵. 但奈何, 市场没有竞品.
因为现在没有 iMac 27” 了, 把这台显示器搭载上 Mac mini 似乎就是 iMac 27” 的解.
如果可以连接三台 4k 显示器, 其实这个 5k 也就不那么香了.
但是如果只想配合一台 MacBook Pro 或者 Mac mini, 那么其他显示器是难以达到之前 27 英寸 iMac 的水平的.
或者现在用着 iMac 27” 想要更新电脑的 (比如希望换到 M1 系列芯片), 如果想不降低体验, 那么似乎也没什么更好的选择.
]]>是否可以猜想 Studio 就是用来替换 Mac Pro 产品线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