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今年不一样了,公司卖了,
然后不提供纸巾了,别的地方同事都是自带纸巾,
纸巾成本降低 1 万(狗头)
]]>业务需求理解不行,实现功能不到位,没有条理经常漏东西,想走的更远,看你个人努力了.
我也是第一次从 0 开始参与研发一个项目,我感觉我每次看到需求都已经尽力去想可能的场景并跟组长确认好了再写了,但是组长说我在这方面的需求理解上还是欠缺,那我该怎么改善好?
我其实目前有一个规划,那就是感觉我对这个项目的理解还不够深,导致我可能理解需求的时候有所遗漏,我想着做个思维导图,重新理解一遍这个项目的结构和数据表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不知道我这样做对提高我的业务需求理解能力这真的有帮助吗?帮助大吗?
在座的各位大多数都比我厉害,能不能指点指点小弟啊,小弟只要师傅领进门就好了,我会自己认真修行的,先谢谢各位了
]]>211 本科,三年 前端经验,人在大厂。但是因为上家公司是小厂,跳过来时被卡了涨幅,现在薪资低的离谱,所以想要再跳一次,尝试涨薪。
最近两个月面了二十多场,大部分倒在三面,hr 面。问的问题,主要是项目,场景题,部分夹杂着八股。一二面会让手撕算法。
有次遇到个离谱的,一面纯八股,梦回校招,二面问的大部分还跟简历无关
面了一个多月,大厂就拿了个京东的 offer ,但依旧卡涨幅,本来还想拿这个去 argue 别的公司,但直到过期都没拿到下一个...打算继续找下去了。最近找面麻了,面了挂,挂了面,心态都不好了,所以发个帖子简单诉说一下。
]]>个人背景:计算机本硕,有 5 年 Python 后端开发经验,刚刚 30 岁单身狗
上半年从上海辞职回到西安躺平了一段时间,最近一个月开始密集找工作,感受到西安的 Python 后端岗位机会不算多,且给的薪资普遍偏低。面试了十余家,手里拿到的都是几家小公司的 Offer ,薪资也比较低。大厂只面了腾讯云,不幸止步于一面。
当前拿到一个远程工作的 Offer ,薪资 20K 。但有些顾虑:社保需自理,工作时间需跟随欧洲时间时段为下午 2 点到晚上 11 点。比较纠结是否应该接这个 Offer ,还是继续观望。现在 Gap 期已有 5 个月,担心时间拖得更久对后续找工作会更难。
如果大佬们所在公司或了解有合适的后端开发职位(西安或远程,也接受转语言),烦请帮忙内推联系!
vx: amVlZGFpX18=
]]>我是真的很好奇想问一下 V 友,在不去微调和训练大模型的前提下,只了解大模型的架构,如何去做性能优化呢?
]]>但做到中期、后期后,问题就慢慢浮现出来: 这些代码虽然都是 AI 写的、功能也都能跑,但我对项目的掌控感在不断下降。
现在我只能大致理解每个模块的作用、整体框架的结构。 可要我真的去深入理解那些 AI 生成的实现细节,难度已经不亚于自己重新写一遍。 调试时我通常只会判断问题大概出在哪个环节,然后让 AI 去重点排查。 如果 AI 也查不出来,我才会“亲自下场”,顺藤摸瓜地一点点追踪。
更微妙的是: 有些功能 AI 实在实现不出,我自己手动写了一部分。虽然能跑,但风格和 AI 生成的代码格格不入,仿佛是两种语言、两种思维方式。
项目越完善,我反而越觉得它脱离了我的掌控。 但它又确实能跑、能上线、能迭代——于是我也不去多想,只要结果对了就行。
这种感觉就像在管理一个越来越聪明、但不再完全听话的开发助手。 它写的东西我看得懂,但没法真正“拥有”——就像一个我主导、但我又没法完全理解的系统。
我很好奇: 🤔 有没有人也有这种感觉? 当 AI 开始承担主要开发任务后,我们是不是正在失去“理解代码”的必要性? 或者说,未来的程序员,会不会更像“代码导演”而不是“代码工匠”?
]]>我现在的情况和转行的付出
我想到的失败的代价
成功的好处
心理比较纠结比较乱,也舍不得这么多年的付出,说的可能也不清楚,大家理解万岁,如果大家提出问题我尽量回复和追加,请大家给点建议谢谢
]]>聊聊公司:公司也不行了,前面也裁员了一些,虽然热不多。现在 9 月份的工资还没发,还好吧,前面 3 年每次都是拖 2 、3 个月才发。
细分领域是:MES 、自动化数据采集
工资:15k (刚进来也是这个工资,好多年没涨过),2016 年刚入行在北京只有 3.2k
我估计统计这个工资其实没有太大参考意义,毕竟能上 V2EX 就晒选了一部分人(真不夸张)! 所以聊聊其他几同行同事的工资吧。
同行同事(目前我知道的):一个 3 年 6k 、一个 7 年 12k 、两个领导 20k
格式如下:
工作年限、细分领域、工资、同行同事
]]>个人感觉四处碰壁可能是以下原因:
想换工作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现在干着干着接近于项目组的负责人了,工资没多少干着最多的活,而且虽然工作分下来了,但一直被问导致最终很多其他人的工作也参与进去了。更重要的是技术上学不到什么,一眼望到头。
想问问各位佬,当初是怎么找下家的,心境是怎么样的?目前自己连一份面试都找不到,这种不清楚如何做才能变好的感受有点难受,烦请各位大佬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
]]>然后就没消息了。
今天早上我主动问了一下今天面试安排,对方又不回。
现在就有点忐忑——感觉这家公司挺不正式的。
按我的经验,招聘流程太随意的公司,面试通常也比较随意,去了可能就是浪费时间。
但又怕错过个机会,纠结要不要请个假,下午过去看看。
大家觉得,这种情况还值得去吗?
]]>跳槽转正的时候做了一个 mcp ,但是被老板说模型能力上来了就没有用了,也确实如此。
自己想做点创新平台或功能(尤其是结合大模型相关的),又不知道去哪里找有价值的点子。
]]>I used to enjoy programming. Now, my days are typically spent going back and forth with an LLM and pretty often yelling at it… Part of enjoying programming for me was enjoying the little wins, right? You would work really hard to make something… And once you figured it out, you'd have that little win. You'd get that dopamine hit and you'd feel good about yourself and you could keep going. I don't get that when I'm using LLMs to write code. Once it's figured something out, I don't feel like I did any work to get there. And then I'm just mad that it's doing the wrong thing. And then we go through this back and forth cycle and it's not fun.
中文翻译:
我曾经很喜欢编程。但现在,我的日常就是和一个大模型反复拉扯,常常气到大喊……我曾经喜欢编程,是因为能享受那些小小的胜利:你努力解决了一个问题,搞定那一刻你会有多巴适的多巴胺瞬间,觉得自己挺棒,然后继续往前。但现在用 LLM 写代码,没有那种感觉。它搞定问题时,我并不觉得自己做成了什么;而当它做错时,我只会生气。我们就这样反复拉扯,一点也不好玩。
我本身是一名 NLP 开发者,日常也有用 llm 辅助编程,比较同意他的说法。
各位同僚,你们有相同的感受吗?
]]>和上面差不多的套路,前几天我收到了一封邮件,表示对我的 GitHub 里面的项目表示认可,并且他们在招人,公司是 Figment.io ,然后问我愿不愿意参加一次 zoom 会议面试
到这里没有任何问题,然后我回复了邮件,表示对机会感兴趣,愿意参加面试,于是发了简历过去
时隔一个多星期,对方才回复我,简历没有问题,然后约了今天晚上 6 点的面试(全程邮件沟通,没有加任何社交联系方式)
到了面试时间,进去 zoom 会议,发现对方是一个外国人,说着一口蹩脚的中文,需要很努力才能听懂对方在问什么,大概就问了三个问题,自我介绍、说一下在加密货币公司负责了哪些业务、期望薪资多少、英文水平咋样,聊了不到 10 分钟就结束了,说谢谢我的宝贵的时间,如果通过了会再次联系我,然后就挂了
然后我躺床上玩手机去了,过了 10 分钟收到一份邮件,表示面试通过了,内容如下:
到这里,我就完全明白了,再回想起上面 v 友遇到的诈骗经历,所以实锤是骗子了,我也懒得回复了,起床打开 v 站分享一下,继续躺下玩手机去
顺便求个职,6 年前端,有好的机会私聊我,简历 https://www.lijianan.com
]]>注:新信息管理项目不是由我负责,是借用的项目负责人(老板兄弟的公司,借用大概三个月,但是项目没上线,目前还在这边)负责,我和前端也是由他招聘(前端比我先来,一样的说辞被卡)
现在情况就是,这样的原因被卡着,我和前端都想跑路,巴不得你全干,最后白嫖,另外一个后端被白嫖完(试用期没过,三个月考核评分必须都在 85 以上),深知现在的环境也很难(直接跑路,避免不了 gap ),求点意见。更多细节可见另一个 帖子。
]]>感觉很无语,那些业务代码又不是什么高机密的。
]]>欢迎有了解的大佬留言
]]>2.国庆节前走完了京东科技的面试流程,相关岗位偏根据底层能力组合输出解决方案,但因为我本身已经相对熟悉支付相关底层,这个岗位可以更进一步面向业务层面,对我来说算是一个突破,所以我还挺赶兴趣; 3.其他相关大厂基本匹配度> 30%的岗位基本面完一轮了(今年流出的岗位是真的很少),目前只有京东走到了谈薪流程;
4.京东给的条件是按 20 薪标准( HR 说 90%的人都能拿到 20 薪,我不信),最大涨幅 30%,等于我月 base 还降了 500/月,加上京东交的五险一金公积金标准比我现在的公司高,所以我实际到手还更低了 1k 左右,加上现在跳槽我还得损失年终奖(基本 3 个月),还有深圳搬去北京的成本,大概要亏掉 3.5 个月工资,等于我就算拿满 20 薪,第一年相当于只有一个月薪资涨幅;
5.京东压了职级,只给 P5 ,五年给 P5 真的好难受,我争取了让他帮忙申请 P6 还没有结果。
问题: 1.京东的 20 薪能拿到的人比例实际有多少?
2.我有没有必要为了刷大厂经验拿这个 offer ?
]]>这下上岸的更多了,22 岁毕业,22 ~ 35 赚 10 年钱,35 ~ 38 失业后备考,然后上岸躺平,完美!
]]>ps:25 岁的大专 gap2 年的前端是不是寄了
]]>虽然三十多岁,还没什么积蓄,但是还是对自己好点吧。兄弟们真的别干 996 ,人生毕竟不是只有工作和赚钱。
]]>exp:2 年 react
生活成本:6k
城市:广深
英语:无
如题,感觉目前的地方再待下去也是浪费生命,无涨薪业务没有增长点,前端开到就剩我一个,并且对请事假卡很严,我请假所有事情都得往后排,不是特别急和正当性的事都不给我批, 外出厕所不能超过 15 分钟,没有条件刷面试经验,有点想裸辞,但是兜里没米又不敢裸辞
8 月请一天假,同时面三家 11k 段位的全挂,感觉自信心完全丧失了,想找个不卡假的外包再慢慢骑驴找马
讨论现实,各位佬别捧杀
]]>boss 一个主动打招呼的外包,要求 3-5 年经验,懂 threejs, 996
粗略算下每月工时 21.5*8+(3*3+8)*4 = 240 按 10k 算时薪 41.7
如果不加班的的话相当于 21.5*8*41.7 = 7172.4
而且外包项目结束了甲方有下一个项目还好,没下一个就是 996 俩月滚蛋.(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dog?)
但是 并没有在 薪资上有 体现,或许是需要通过跳槽来变现?
但是我看身边那些 薪资高、级别高的,其实技术就一般,但是人确实是聪明的、情商也是很高的。
所以真的是 技术一文不值 对吗?
]]>累计到 13 号下午,在 Boss 上沟通过(包括主动和被动)的有 240 家(主动招呼的大多数是未读),发送简历的有 15 家,有面试邀请的有 2 家,Boss 上沟通说会让 hr 后续联系的但是尚未联系的有 2 家。
211 本科毕业,6 年 Java 开发经验,Base 苏州。
对于个人来说,可能学历算一丢丢优势,但是劣势很明显,就是没有进过大厂,没有好的 title 。
虽然自己也会 React 相关技术栈,但是对于找工作来说没啥帮助。
由于最近都在投递苏州的岗位,所以只能简单说一下我这两天投递下来对苏州行情的一些感受。
首先,由于我没有苏州知名大厂经历,如同程、企查查这种,所以在投递上述这类企业或者对大厂经历有隐形要求的企业之后,基本都是已读未回。
其次是有外资背景或者一些外企,他们对学历和英语口语能力有硬性要求。由于我即使读写没问题,但是口语不流利,所以与这些企业无缘。
然后是苏州的一些招聘非外包程序员的国企包括某些银行科技子公司,要么干脆没社招,有社招也都是要求硕士起步并且业务背景是硬性要求。
最后是愿意沟通的一些私企,他们对于业务以及技术栈有强要求。由于我上一段工作经验是 AI 相关的( RAG 知识库和工作流),所以给我发面试邀约基本是因为他们公司有 AI 相关的业务要发展。
]]>我现在就是想的把欠薪的补上,社保医保都补上。他让明天不来只是口头上的,如果明天不来后面真走到仲裁那一步,我这边没有书面通知明天不来会不会不利于我后面仲裁啊?我现在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有没有大佬有经验
]]>offer1:国企,优点:不加班(面试从来不给约 18 点以后),技术有行业大佬站台,业务有政府站台,发展前景尚可,有上市计划,离家近(未来交房后步行 10 分钟);缺点:钱少(涨幅卡 15%)
offer2:上市公司,优点:钱多(涨幅 40+%),团队初步构建中,做技术核心,资金稳定,业务稳定;缺点:离家远(单程 40km 左右,约 1.5 小时),预计会比较忙,有加班(面试有一次约到周日下午)
非常纠结,求大佬们给点儿建议。 个人更偏向上市公司,毕竟工作没几年,还想再打拼打拼。
]]>